上午出席了缤纷狮城摄影展开幕和随笔南洋文化协会成立典礼,不仅观赏了精彩的文艺表演,也享用一顿美味的自助餐。吃饱喝足后,本想打道回府,但却被同行的朋友留住,要我一起继续参与下午的讲座。想想饱餐一顿了就走人,的确是不好意思,而且也对讲座的题目感兴趣,就决定取消午睡的计划,留下等待讲座的开始。
一到下午两点,主席和三位主讲者都已在台上做准备,观众们也都陆续的就坐。讲座一开始,就由主席,联合早报副总编辑严孟达先生开场白,大概的介绍三位主讲者。三位主讲者都是新加坡的文化界人士,包括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希尼尔,新加坡作曲协会会长郭永秀和联合早报《新汇点》主编周兆呈先生。既然讲座的课题就是《从文化视角看新移民的参与及融合》,那由这三位文化人在个别领域来讲解和探讨这题目是最恰当不过了。所以,尽管肚里的瞌睡虫开始在蠢蠢欲动,我却很努力的打醒十二分精神,坚持着不让周公拉去下棋。
但当讲座一开始后,就感觉有点失望。前两位主讲者虽然对着麦克风说话,但一到耳边大多是含糊不清,好不容易的从断断续续的句子中,听了个大概。还好,等到第三位主讲者周兆呈先生时,音响有了好转,再加上周先生在演讲时也用上了屏幕显示所讲解的重点,简要明了,让人听了清楚明白,看得出是做足了准备功夫,不愧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可能是理解能力的问题,从整体的讲座来说,总觉得所讲的内容,只是很表面的报告新移民在新加坡文化上的一些活动,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新移民在文化上的参与对新加坡社会的影响和反应。倒是周先生,也是一位新移民,在分析课题时,提到新移民先参与后融入的见解及一些融入的问题和应对,态度非常的客观,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观众提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蔡博士所提出的新移民学童在华文学科上的优越表现会让许多土生的新加坡华族学生放弃对华文的学习。这一问,引发了现场好些出席者的讨论,也把我那不爱活动的脑袋,陷入苦思之中。土生的新加坡华族学生不爱学甚至不愿学华文华语,是因为新移民的学生吗?如果没有这些新移民的学生,我们的土生华族子弟就不会放弃华文吗?
的确,最近常听到一些有关华文学术和文化上的比赛或考试,金榜题名的都是这些新移民的学生,这不免让我们那些一向怕输又注重名次成绩的家长们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和这些优异的新移民同学一起,会失去其地位。其实就如周兆呈先生所说的,就算没有了这些新移民的学生,得到了水平不高的第一,又有何用,这只会为我们的新一代对自己的成功产生假象。如果继续的把这种假象带进社会,那我们所损失的不单是个人的第一,而是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了。其实不单是华文,我们从一些新移民学生的各方表现中,不难看出,在学习上,他们是相对的更认真努力,更脚踏实地。如果说这些新移民学生优异,他们优的其实不是成绩,而是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
融入是一个双向的运动,当新移民慢慢的适应和接受当地的文化,他们也会同时把自己的文化给注入到新的环境。如果我们一味的只要求新移民融入,而忽略了这些新移民所能带来的文化新元素,那我们是不是会错失一个丰富增强自身文化的机会,继续陷入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假象。新移民融入了,我们土生的新加坡人又该如何?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