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决定

这一刻的念头

就紧紧的勒住心脏

再用一张张的符咒包裹着

不让一滴点的犹豫流泄

口里念念有词,“这是对的,这是对的”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谁的错?

自从公司把工人重新分组,设立厂内生产和户外安装,把工作程序给系统化,提高了生产力但也不免的带来一些问题。

说是问题,实际上是工友的心病在作怪。改组不久,分配到户外安装的工友就开始和厂内的工友做比较。做户外的工友,不单要比厂内的工友早起出厂,而且还得受日晒雨淋,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所以自然就觉得心里不平衡,觉得工作比领同样工资的厂内工友辛苦。其实,厂内的工友也不好受,虽然工作环境比较舒适,但每天得面对老板,挨骂的机率比户外的兄弟高出不知多少倍。再说,在厂内一直做相同的工作,就不比户外的工友有更多学习磨炼的机会,那自身的工作技能也无法提高多少,如果有天公司决定裁员,那大都会先拿厂内的工友开刀。但这些分析,工友们不懂也没兴趣懂,只晓得自己辛苦,不知他人受罪。

像最近的一个工程,那工地的工头就跑来与我投诉,“老大,你看,那些厂里的混蛋怎么搞。已经给他们说明这材料要如何准备,还是会搞错,现在又要我重新修改,是要做死我啊!!”

原本冷静的我,被这工头的激动给惹的一肚子火,拿着那做错的材料回工厂兴师问罪。刚好厂里管生产的工头就叫Sala,和马来话Salah(错误的意思)同音,就把他叫来。

“Sala,你还真没取错名。你看,这些材料都做Salah。你叫我们怎么安装?”

Sala一副无辜的样子,“老大,我是按指示做的。。。”

“按指示?什么指示?你看,你这材料的尺寸根本就和图制不一样嘛”

“哦”,这Sala想了想,“我记得了,因为厂里人手不足,这些材料我是交代另外一个户外组的工人做的。我已经讲了怎么做,可是他还是搞错。”想不到这位孟加拉工头,深懂我们的中华文化,耍起太极可是厉害的很。

干脆,我把厂内户外的工头全部召集,来个集体教育,用这材料的错误事件作为例子,说明指导工人的重要性。

“你们要知道,做工头不只是用一张嘴巴讲,你们还要教导,示范,最重要是检查!!你们永远要记住,工人的错,就是你们工头的错。”我一本正经的训话,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脸。

“老大。。”那位Sala工头慢慢举起手,“那么工头的错,又是谁的错?”

我一时被问哑了口,这好小子,耍太极耍到我头上,而大伙们也已经忍不住在那笑歪嘴了。嗐,这些工头平时斗来斗去,怎么这时就这么团结啊。

Monday, January 25, 2010

没钱回家

有一位孟加拉工友在公司工作一年有多,但是在各样工作上的表现都强差人意,而且还错误百出,让老板头疼不及。最近不知犯了什么事,惹得老板可火了,一声令下,要把这工友裁退遣散回国。孟加拉的工头知晓后来找我帮忙,看能否和老板谈谈,替那工友求情。

“他做工不好,但已经很努力。而且现在把他送回去,他就完蛋了”工头用半桶水的英语,一字一句的说着,说到我明白为止。

句子是听明白了,但也同时被搞糊涂了。不就是丢了一份工作,有必要说到完蛋这么严重吗,工作没了还可再找嘛。而且做了一年,多多少少也赚了点钱,短期内应该没问题吧?

“老大,你错了,他根本没赚到钱。”

不是吧,虽然我在公司只是半年的时间,但也大概了解工人的情况。平时这位工友就省吃俭用,又有不少加班费,怎么没赚到钱呢?还是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

经由工头再三解释,我才知道所有的外籍劳工要通过经纪介绍来这里打工,必须支付一笔介绍费。这介绍费可不少,依国籍地区而定,可从五千到十千新元不等。也就是说,还没打工赚钱,这些外籍劳工就必须先负债,想办法到处借钱给经纪,才能有机会踏上新加坡的国土来做牛做马。而我们这位工友就是负债八千多新元,一年的工资扣掉饭钱剩下的就是拿来还债,也只有把这债给清了,接下来的薪水才真正属于自己了。如今债还没清完就被送回国,那这一年不止是白做,而且还不知如何去面对债主。

真想不到,平时在电影小说看到那些工人被剥削的情节,原来也存在这美丽又幸福的花园城市,而且就在我身边,我却茫然不知。虽然很同情这工友的处境,但毕竟老板话已说出口,要收回没那么容易吧。但看到工头很诚恳的样子,我也无法拒绝,只好答应试试。

好不容易,终于找到机会,趁喝茶的时间和老板谈了这事。很意外,老板竟也认为惩罚过重,只是当时在气头上,一时冲动才说了重话。但不说也已经说了,身为老板总不能说话不算话,要不然往后要怎样管理其他工人。这倒是个头痛的问题,要怎样顾全老板的威信又能继续的让这工友干活,一时半载却也想不出任何良策。

“老黄,不如这样。既然你也替他说情,那干脆就由你来做他的担保人,以后他的表现如何就算在你的头上。这样我们就有好的理由留下他,是不是”

什么是不是!工人的表现还要我负责,我还怀疑这忙是不是帮过头了。

“别紧张,这只是做戏给工人看,也不是真要你负责什么。不过话说回来,你身为工程经理,教育训练工人的责任你也有份,不是吗。”

这一次,我无法说不是了,但无论如何,工友的工作却是保住了。听到这大好消息,这工友一看到我就不住的千谢万谢。我无奈的说,“别谢了,要谢就先谢你的工头。再说你还能做多久还得看以后的表现。希望到时你是真的有钱回家了。”讲了那么多,不知他是否听得懂,只知道我走开时,他还在后面不停的谢着。

Friday, January 22, 2010

人为解构的华人性

以下是在刘宏所著的“战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嬗变”第一章里读到三位学者对新加坡华人的见解

(1) 20多年前,美国学者柯雪潤在研究新加坡华人社团时就为两个问题所困扰:“新加坡的华人为什么还需要寻求华人认同?在新加坡的环境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华人?”
(2)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指出,“与香港相比,新加坡的华人性并不非常明显,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为地解构的
(3) 长期任教于新加坡的John Clammer也认为:“对于多数的新加坡华人而言,他们的华人性是成问题的,他们并非出生于中国,甚至没有到过那里,有时也不能说华文,更多的时候不能流利地读或写华文;但是他们却经常地被提醒其华人身份。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受英语教育的新加坡华人看到以上的见解,我很想大声的呐喊,“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仍然是百分之百的华人”,但喉咙却被事实给咽住了,出不了声,因为事实比上面所言的可能更糟。

自新加坡独立后,政府所采取的教育改策,促使华校走进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不分种族的混合学堂,处了被降为第二语文的母语外,其它科目一律以英语授课。而且作为第二语文的华文,不管是课程时间和其素质上,水平被减低的大不如前。虽说是母语,却完全像是被打入冷宫的奶娘,而我们这些“不肖子”还在那举手欢呼,只想着能少读一点,少点头痛。所以华文是越读越少,方块字是越来越陌生。如果不是因为时不时要填表格,可能连自己的中文名都不知如何写了。当时这些都没给我带来什么困扰,因为周围的人并不关心我的华文行不行,他们只担心我会不会ABC。所以只要我把英文学好,华文嘛,学好是Bonus,不好也无所谓,一样前程似锦。这样我还是不是华人呢?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是尽力为做一个骄傲的新加坡人而奋斗。

这样每日奋斗,没人来提醒我什么华人的身份,或者怎样才算是华人。现实告诉我,华人的意义只在于我身上的肤色和登记上的中文姓名,和我对华人文化的认识与否或华文的语文能力没有关系,直至看到一张海报,“多讲华语,少说方言”。刚开始认为这讲华语运动只是针对那些只讲方言的群众,但后来这运动的矛头却慢慢的指向我们这些英校生了,海报也变成“华人说华语,合情又合理”。是啊,华人说华语,合情又合理,那为何过去不说,等到如今看到中国经济快要抬头了才来说?这叫我们这些说了二十多年“不合理”的英语人士如何自处?

我觉得自己被骗了,第一次有了身份危机感,开始迷失在“我是谁”的问题中。依官方的“远见”,在新加坡只会英文已经不能为前程带来绝对的保证,在未来的五年里,要生存,我必须学习我原本应该熟悉的华文华语。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转变,我们必须重新寻求我们的华人性,那怕是如杜维明教授所说的,人为地解构。真是风水轮流转,过去念书时歧视这一个个方块字,如今这一个个方块字却在密密麻麻的句子里窃窃私语,仿佛是在嘲笑我这忘祖之人。

Sunday, January 17, 2010

真假飞飞云吞面

住在如切一带的人,很多都晓得这里有两间出名的飞飞云吞面。说出名,一点不假,飞飞云吞面的老板就曾上过报,有好一大篇幅介绍他如何继承父业把飞飞云吞面的生意越做越好。在五六年前,我就已经吃过这里的飞飞云吞面了,不过不是因为看了报道,而是陪老妈找美食,就这样问东指西的被点到这里。

那时就只有一家飞飞云吞面,在星期天的早晨,人潮特多,整间咖啡店都被坐满了。原已窄小的车道路旁停了不少汽车,大多的车主都是来吃面的。时有大辆的车子经过时,总响起车笛声,正在吃着面的车主就匆忙的把面搁下,赶紧去移车位,然后再回来吃面。

其实在这咖啡店里,不单是飞飞云吞面吸引人潮,其他两家摊位,虾面汤和广东粥都有不少的青睐者,只是不比飞飞云吞面多。有些食客,叫了一盘飞飞云吞面,还加上一碗鸡粥,食量惊人,让我看了也不禁效仿,所以体型是逐年变大。

第一次吃上这飞飞云吞面,可以说是一“吃”钟情。弹性的家制面条,配上特制的辣椒酱和猪油,还有咬劲十足的一粒粒云吞,与吃过的其他云吞面感觉非常不同。自此之后,如果说到云吞面,就不期然的想到飞飞云吞面。

第二家的飞飞云吞面是在三四年前开在隔街的新咖啡店,当时还真纳闷,想着是不是徒弟出山,另起炉灶。后来听人说起,还是同一个老板,只是再开多一间扩充营业。这对我们食客来说,应该是好消息,有更多更大的地方,就不怕要抢位吃面了。既然是同一个老板,那水准应该是一样的吧,而且两家还隔的那么近。话虽如此,但吃了一段日子,还是觉得两家的飞飞云吞面有点不同。先别说云吞面本身,单是营业手法就不一样了。新开的这家,除了飞飞云吞面,还兼卖酿豆腐五香之类的小食,而且还是二十四小时营业,有机会为夜猫们的肠胃服务。像这样的营业方式,对于食客比较方便,又多了新的选择,所以基本上是受食客欢迎的。但对我而言,就比较在意云吞面本身素质上的改变。乍吃之下,是无法辨认有什么不同,但细尝后总觉得新店的飞飞面没有老店来的弹性,辣椒酱和猪油却相对的比较浓,吃的也比较腻。是制作方法还是配料不同,我无从知道,但这多少减弱了我对飞飞面的偏好。

不管如何,各花入各眼,每个人对食物的喜好也不一样。邻里有这两家飞飞云吞面在一起,不论是同宗或是打对台,对于我们这些好吃之人来说,还是一件美事。

红毛面家

如果你喜欢云吞或鸡脚面,那你可能知道位于Tembering Road,海格女校对面的128咖啡店。店里有一家云吞面摊,招牌很特别,叫做“红毛面家”。但不要误会,摊主和伙计都是华人,煮的云吞面也是真正的华人面食,没有任何一丁点的“红毛”色彩。那为何叫“红毛面家”呢?据朋友所听到的谣传,以前这云吞面摊并不叫做“红毛面家”,但后来因为吸引到不少“红毛” 食客,大获好评而生意大增,所以摊主就决定把招牌名为“红毛面家”。无法知道谣传是否属实,但的确可以在网上找到这面摊的介绍,而且推荐指数还蛮高。

网上的介绍给予很高的评价,而实际上我也喜欢这摊的云吞面,尤其是它的辣椒酱,够味够劲,吃得满嘴也不知是汗水还是口水。但它的最大特色倒不是因为好吃,最主要的是来这里吃面要有很大的耐心,换言之就是要等。等多久?五分钟?十分钟?都不是。不管客人多少和什么时段,平均都必须等上二十分钟左右才能看到一盘面摆在你面前。在分秒必争,讲求高效率的新加坡,竟然还有不少人愿意来这里花二十分钟来等一盘云吞面,谁说新加坡人没耐性。要知道,好吃的云吞面不止这摊,为何非要和自己的时间过不去,“浪费”宝贵的二十分钟?

当然,网上没有说明这等待的时间,而那些愿意等待的大都是常客。但相信很多第一次光顾的食客还是会等到火爆,就好像我一样。第一次光顾是因为朋友知道我这个好云吞面的“食家”就住在附近,就极力推荐,说什么没吃过就遗憾终身等等。我这朋友口才一流,把我给说动了,就这样在一个周末来到这“红毛面家”叫了一盘面。坐下等待,过了五分钟面没来,那时想想也没什么,好吃的食物本来就值得等,而且当时的客人也不少。再过五分钟,面还没来,对著已经空着的咖啡杯,这时就开始有点不耐烦。会不会是把我给忘了?我开始怀疑,但看到邻座比我早到的客人也还在等待,也只有耐住性子再等了。

十五分钟过去了,邻座的云吞面才摆在桌上。我忍不住向送面的伙计问还要多久,他有点漫不经心的问答“就快了,再等等”。听到就快了,把原本也快要到喉间的火气也吞回到肚里。快了,快了,我在心里这么念着,也就念了再五分钟。整整二十分钟,一盘棋也可能都下完了,我真想打电话给我那介绍人,把憋了一肚子的闷气都爆发出来。手指才刚按到第一个号码,一盘香辣的云吞面就摆放在我桌上。还真巧而我也真饿了,顾不上发脾气,狼吞虎咽的就把一盘的云吞面在短短的两分钟解决完。可能是等的太饿,吃完一盘觉得还余兴未尽,想在点多一盘。摊位的伙计看住我,慢条斯理的问答,“哦,可以,不过还要再等”。什么?还要再等?算了,想到还要等二十分钟,肚子也突然感觉饱了。

这经验告诉我,下次再来光顾时,记得带本杂志或书本,还有一定要叫大份的面,免得吃的不过瘾又要重新等过。切记切记。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写作有什么意义?

有位友人知晓我最近在网上写文章,就问我这样的问题。如今写作,尤其是在新加坡用中文写作,还有意义吗?我无法问答,也在那思索着。

想来半年前开始动笔,是一时的兴起,把胸中的郁闷,写了出来,希望能减减压,消消气。我这是在发牢骚,只不过是比较高科技,把牢骚给电子化而已。但其实这也不错,现今大家都有忙不完的事,要找人出来谈天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发牢骚。再说,大家都被生活折腾的满肚子火,自己的牢骚都无处发,还能在那听你唠叨吗?医生也说了,发牢骚是无所谓,可不要越发越激动,发到面红耳赤,青筋浮现,搞到中风入院,毕竟是有高血压的年龄了。

所以,写牢骚还是比较保险又不烦人。原本就有点“宅男”的我,平时工作后就多在家上网,如今是一举两得,又能上网,又能发牢骚,就这样写的不亦乐乎。把牢骚都贴在自己的博客上,不期望会有谁来看,只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心情的记录本。不知写了多少篇,我开始去重读所写过的这些心情,却越读就越疑惑了。这些文章所写的真是自己的心里话吗?看着这些一篇又一篇的牢骚,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悲和可笑。多年在社会上的磨练,磨到的智慧竟是这么一般,心肠就这样的窄小。满满的文字,都是怨,都是哀,我的心灵原来早已病得这么厉害。

疑惑让我停不下来,只有继续的写,才能更了解自己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也许能为自己的心找到什么药。要继续写多久,我不知道,但感觉这心药的轮廓越来越清,平时被面具遮住的眼睛,也开始认真的去看看这周边的世界。写作渐渐变成一种对话,而对话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在拼凑一副真诚的镜子,而写作的意义连同我的心药也许就反映在这镜子里。

Sunday, January 10, 2010

久违的铃铛声

结束了一天的工作,怀着一点灰灰的心情,回到住家楼下的露天停车场,已是傍晚九点了。打开车门,就看到角落的雪糕流动车。也不知是因为看到雪糕还是因为天气,顿时感觉一阵恰如秋天的凉意。

住在这里已经五年,这还我是第一次看到雪糕流动车在这出现。记得小时在芽笼甘榜,每天傍晚六点都能看到这雪糕流动车。那时的车子可不是像现在的电单车,而是用脚踏车。卖雪糕的小贩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伯,一手摇着铃铛叮叮当当响,一手推着车子缓缓前进,我们都叫他雪糕阿伯。

这雪糕老伯的铃铛声就如早晨的闹钟,准时的把村子的小孩召集到小贩车前。那些有零用钱的,争先恐后的向老伯买他们心爱的雪糕,有巧克力,草莓,豆沙等等的口味。那些没钱的,只能站在后面,眼巴巴的看着老伯把一支一支雪糕递给其他小孩。大约五岁的我,很多时候都是在后面的一起流着口水。

有一次忍不住向母亲要零用买雪糕,但却换来一顿责骂。家里原来就穷,再加上小时体弱多病,母亲自然不会给我钱去买雪糕吃。但小小年纪的我那会晓得母亲的苦心,只觉得非常委屈。为何他家的小孩有雪糕吃,而我只能看着流口水。但这一天,我没流口水,在挨骂后,我跑回雪糕流动车前,看到其他小孩正大快朵颐的享受他们的雪糕时,心中一酸,不自禁的就流下的几滴眼泪。

雪糕老伯人老眼却利,许是看到我脸颊上的泪珠,从车上小雪柜里拿出一小方块的巧克力,用一块面包包裹着,一手递了过来。

“我没钱....”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

“不用,但你要笑一个噢”,老伯俏皮的逗着。

双手接过面包雪糕,一口咬下。一股冰冷从喉间流下肚肠,经过心脉却留下甜甜的温热。我抬起头看着阿伯,脸上露出一片西瓜,眼角也不觉的再落下几滴泪珠。

家境转好后没多久,我们就搬到勿洛组屋区。那里的旁晚六点,再没有听到雪糕阿伯的铃铛声。这时家里的雪柜也有巧克力雪糕,是父亲从超市买回来的进口货,听说还不便宜。不过不知为何,这进口的雪糕,怎样吃就是比雪糕阿伯给我的那一块少了一种味道。

走向停车场的雪糕车,付了一元,买了一块面包包裹着的巧克力雪糕。站在一旁一口一口慢慢的嘴嚼,这时年仅三十来岁的雪糕小贩提起铃铛,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此时我突然感到非常幸福,恍然大悟的吐出一句,“哦,是人情味”。在旁的年轻雪糕小贩一时错愕,然后报以微微的一笑。

Saturday, January 9, 2010

合家瓶安?


在一座组屋楼下的布告栏上看到这么一则告示,上面四个大字,“合家瓶安”。我当场就就看傻了眼,虽然中文水平不是很好但也读过“合家平安”,祝福一家大小平安的意思。但这里写得不是“平”而是“瓶”,想是别有含意。

再摘下眼镜往前一瞧,下面还有两行字

“每隔一天更换花瓶里的水,一家大小欢欢喜喜过春节”

这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则预防伊蚊的宣传。“合家瓶安”的瓶就是花瓶的意思,每天更换花瓶的水,那家人就不会受到伊蚊的祸害,不会有染上骨痛溢血热症的危险,全家自然就“平安”了。换一个同音字,就简单的列出预防伊蚊的一个方法,有趣又显眼,想也只有方块字能如此的运用。不知他人如何,最少是把我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

其实像类似利用同音不同义来达到宣传效果的中文字句,也曾在其它的商业广告里出现过。但这样的官方宣传告示,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但看过后在脑里徘徊的不是伊蚊而是中文。这则告示,创意肯定是有的,如果是在中国又或者台湾,读者一看应该马上就能联想,在一笑之际又能得到所要传达的讯息。但在新加坡,别说是“合家瓶安”,就连原来的“合家平安”,能知其意的年轻人我怀疑有多少。这样的怀疑好像有点夸张,但在华文日渐衰落的新加坡,这种可悲的夸张是有可能的。而在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官方告示中,用这样的误句,算不算是间接的推广“不纯正华文”,就如官方曾批评“不纯正英语”在民间的流行一样?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是彻底的不中不西了。先别搞什么创意,还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运用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字。要飞也要先学跑嘛。

Wednesday, January 6, 2010

餐馆装修记(五)

两个星期过去了,大伙日赶夜赶,都为剩下的一周打拼。这时的我还真恨,为何一天就二十四小时,而且一天比一天快。工友们在忙,我也没闲,就在现场等着应付各种各样的突发事件和投诉。老板就一自埋怨,“老黄,虽说你是监工,但也不必一直在工地吧。说实话,你在那到底是看工还是看逛街的漂亮小妹啊?”。听了差点没吐出血,不要说看什么漂亮小妹,就连我家里那母老虎都好几天没见到面,这样的指责实在太冤了。本来第一次处理这样的工程,心里已经七上八下,再加上之前的漏水事件,使我更加不敢离开现场半步。还别说没用,这样每天监工,也能学到不少东西,包括如何应付商场的保安。

以前逛百货,注视的是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老板所说的漂亮小妹,却从来都没注意到商场的保安在那里做些什么,甚至都不关心他们的存在,除非是发生什么偷窃,小孩走失等等。打从装修工作开始,才知道对我们承包商而言,这商场的保安其实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把客户比喻成大老爷,那这些商场的保安就是二老爷了。

这二老爷有多厉害?这样说吧,工程进展顺不顺,他们就占了百分之四十的因素。可能有些看官认为我说的夸张,我也希望是,直至有日被其中一位保安命令停工,才知道他们的势力。当时我刚好去买材料,回来发现工友都在那望海。还以为他们是操劳过度,做工做到傻了,后来一问才知晓被令停工。为什么?就是因为木工的锯木声音太大,引起其他店面的投诉,一位工友无奈的解释。不是吧?就算是锯木的声响大,也不至于要全部停工啊?我一直左旁右敲的套话,才从其他人了解真相。真正的原因无他,就是两个字,“出气”。

本来被人投诉,这保安已经很不爽。来到我们这里一看究竟,没好气的训令锯木的工人停止机器。可是那些工人们也已经几天没好睡,心情也不佳,突然冒出一位不知什么人来指东问西,发号施令,当然不从。那保安看没反应,那火就来了,当下喝令全部停工并检查所有工人的准证,还说没有他的准许不可动工。还好工友们是真的累了,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要不还真怕会打起来。

好了,不能开工,也只有望海,这麻烦就丢给我这监工处理了。一口深呼吸,再努力的挤出一张笑脸,跑去找那位保安。当面一看,是个年轻小伙子,难怪火气这么猛。不知花了多少口水,好言好语的边道歉边求情,希望他能够重新发落。还好,我虽没什么本事,但装起可怜像还是可以的。果然,那小子的嘴脸慢慢的被软化,最后终于开口了,“好了,我也不是不讲理。但我有义务处理客人的投诉啊。叫你们停一阵就停嘛,又或者想办法把声音降低。好像你那工人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动都不动,还真没把我们保安放在眼里”。这时你怎么说都没用,只有一句,“Sorry"。这“Sorry”从我一张口开始算了算,不下二十句。简单但有效,这火气大的保安小子终于让我们复工,但条件是不要给他再听到任何投诉。

一听能够复工,连声道谢加保证,赶忙回去通知工友开工。这样一折腾,大半天就这样耗了去,而且还要处处小心,怕保安老爷又来找碴。其实那些保安也是打一份工,如果不是有人投诉,他们才懒得理你怎么装修。事后我把工友们训了一轮,前交代万嘱咐,以后再有保安来责问,用三个字回答应该没错,“Sorry, OK, No problem"。

(待续)

Tuesday, January 5, 2010

病在元旦

离元旦新年的前两天,就已经感觉身体不适,整个肩膀一阵一阵酸疼。以为只是一点疲劳和感冒所致,想想还有两天就可以放假休息,所以也不以为意。哪知,就在新年除夕早晨,一起身就被那挖骨穿心的刺痛,折磨的叫苦连天。整个左边的肩膀至手臂,已经是无法动弹,一点动静都能让我挤出眼泪来。

好了,身体终于也罢工了,就在要告别2009年的当儿。是为这不顺当的一年奔波所作出的抗议吗?躺在床上,尽量以最舒适的角度减低疼痛。但这身体就是不卖账,要不就没事,一有事就要你死去活来。打了电话向公司请假,老板还蛮紧张,“不会是中风吧!你是有高血压的!!还不赶快去看医生!!”

开玩笑,早晨七点那来的医生啊,再说现在连站立都有问题,更何况是走去看病。就这样躺在床上直至十点钟,身体的疼痛慢慢稍微的减轻了。像个八十多岁的老头,缓缓的把衣裳换上,再一步一步从家走到邻近的诊疗所。这时是真正的体会什么叫寸步难行。虽然痛自左肩膀,但这痛楚却让全身乏力,好似全身的精力都用来抵消这肩膀的痛苦。

好不容易来到诊所,却还要等多一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坐在诊所里看到其他的愁容,让已难受的心情更加恶劣,心里直想着晚上是不能去看烟花了,现今就已经痛的我眼花花。等着痛着,终于给我等到医生的脸。量了量血压,没事,不是中风,只是肩膀神经线压着了。医生轻松的边检查边说,好像忘了我还在痛着。

五分钟的面诊,花了三十多元,拿回家一大包止痛舒筋之类的药片。这包药就陪伴我从除夕直到新年的第三天,服到一粒不剩但疼痛不减。实在没法了,惊动了老妈,老妈就把各种各样的舒筋活骨药膏药水都搬出来,逐一试药。其中一瓶药水,老妈的最佳保证,一擦上就马上感觉辛辣无比。那麻辣的强度几乎已盖过肩膀的酸痛,只见肩膀火红一片,好像刚从烘炉出来的烧猪肉。这边一擦,那边就叫妈喊娘。“叫什么,都四十多岁了还怕痛。忍着点,这叫以毒攻毒”

什么跟什么嘛。就是因为痛,才来寻求良药。那知良药不止痛,反而更痛。不过后来事实证明,姜是老的辣,而辣的药水还真有效。药水擦后的半个小时,辛辣慢慢消退,连带着原来的酸痛也缓和了不少。“感觉酸痛就擦,一个礼拜后应该就会痊愈吧。”老妈细细嘱咐着。

想不到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希望一个礼拜后会痊愈,也祈祷着接下来的日子无病无痛。哦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