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February 26, 2011

无情的烈阳

你这无情的烈阳
就是蒸发了每一滴劳苦的汗水
也无法把思念的河流吸干

如果是天公的眼睛
能不能把目光
温柔的停在被晒黑的肩旁
别再增添异乡愁绪的重量

如果是光明的剑
为何还盲目的
向无辜的灵魂挥砍
那只会玷污了那剑锋的辉煌

你这无情的烈阳
如果还有一点善
就容许一片故土飘来的云
停泊在母亲们可怜的心肝

只是一颗种子

我只是一颗种子
埋在不知何时发芽的日子
把多少天的雷雨艳阳
默默的记录成一页页的心事

没有花丛的艳丽
没有参天的傲体
只有不悔的等待
等着
在风中挥洒第一片的绿

燃烧的摇篮

愤怒的火把
燃烧着人类的摇篮
千百年的尘沙
弥漫那焦土的哀叹

是反叛,是觉醒
翻滚的地中海
淹没了
真理的灰烬
和母亲伤着的心

Wednesday, February 23, 2011

新诺亚方舟

诺亚方舟
竟会被抵押
在欲望的高粱上

大船
无法救赎淹没在毒海的灵魂
要忏悔那肚里装满的贪婪
唯有在黑夜
散发闪闪的泪光

Sunday, February 20, 2011

幸福的方向

紧握手中的指南针
奔走在
坚信的那个方向

踏着古道的沧桑
那天涯的严寒
冻结了满腹的热肠
心,蹒跚

这时听到起点的呼唤
回头望
脚印所烙下的斑斑血泪
已是满片翠绿花香

原来幸福
一直都在你遥望我的路上

Sunday, February 13, 2011

不洗会生虫

原本就已经饥饿难当,一下班回家看到老婆煮好的菜花汤,二话不说,马上盛了一大碗饭就狼吞虎咽起来。好不容易,饭锅都捞的见底了,这才满足的把碗筷都搁在洗碗盆,大腹便便的走进房。

正要开启电脑上网之时,老婆却进来把我‘叫’了出去。“你看,饭你吃饱了,就不会把碗给洗了?难道要等我来帮你?”,老婆指着洗碗盆里的碗筷斜眼对着我放话。

“当然不是,只是刚吃饱要消化消化嘛,等过一阵子再洗也不迟”,我嬉皮笑脸的回答。

虽然听了我如此的辩护,老婆不为所动,“不行!!吃完了马上就洗。要不,一下就会生虫了!”

生虫?不会吧?又不是搁着一年半载的,怎么会生虫?这不是分明惹事吗。

但刚把老婆的菜花汤吃的清光,不好发火,仍然一副西瓜脸问道,“不是吧,搁一下会生什么虫”。

“是啊,你每次搁着的碗筷都被我洗了会生什么虫?但如果这次还被你这样搁着,就肯定会生虫了,生你这条大懒虫!!”

多情的民族

如果说在感情上美国人最豪放,法国人最浪漫,那我们华人应该是最多情的。不是吗,西方每年有一天情人节,就在二月十四,让天下的有情人在这一天,互相表达爱意,甚至共结连理。而我们华人又如何,我们当然也有情人节,而且比洋人多出一天,就是一年内有两天情人节,分别在农历正月十五的元宵节和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单说节日就比别人多出一天,那我们华人还不是更多情吗。

但很可惜,这多情民族的后代子孙,已经渐渐忘了自己的情人节,却对进口的西方情人节情有独钟。决不是嫌弃这西方的情人节,其实这又称作为圣华伦泰节的西方情人节也是宣扬人间之爱,富有正面意义的一个日子。但总觉得,如果和华人的情人节相比,就少了那么一点含蓄美。

就说元宵吧,要知道,我们老祖宗的年代,那些千金小姐大多是三步不出闺门的,平时要如何结识外面的公子哥儿,所以没有自由恋爱,不能选东减西,都是等到洞房花烛夜才能看到夫君的庐山真面目,要不就欢喜的不得了,要不就吓的魂魄飞散。还好,因为有元宵这么一天,可以让小姐们到外面透透气,逛一逛灯会,再看看有没有合适的对象,顺道放一放电。如果男女双方一旦来电,就会趁这“开放”的日子,私定终生,然后依依不舍的道别,再见伊人下一年,爱得如此含蓄,爱得如此凄苦。要等一年,苦是苦了点,但总好过没有。如果到最后能够开花结果,那会更让人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感情。

如此看来,这元宵节就是才子佳人的情人节,那劳苦大众又如何?就让我们来看看另一个情人节,七夕节。七夕节,据说是源自牛郎织女的故事。这织女原是天上的仙女,却和凡间的牛郎成了亲,过着平凡的生活,男耕女织,其乐也融融。但后来被玉帝和王母娘娘知道了,勃然大怒,就把织女抓了去。从此牛郎织女之间相隔着一条长长的银河,两人只能隔河相望,情伤泪流。也不知是那一天,这玉帝和王母娘娘突然想通了,终于答应让牛郎织女面对面相见,但每年只有一天,农历七月初七,也就是七夕节了。就在这一天,有许多喜鹊会在银河间搭了一座桥,让牛郎织女在桥中央相会,倾诉相思之苦。看吧,又是一个要等的半死的苦恋。

当然,这样的爱情故事在现代社会已成为神话。现代男女在情感上,虽然比老祖宗开放,也更勇于去追求,去争取,但却少了坚持的耐心和长情。真要像古人那样分隔两岸,异地相思,别说一年,一个月就可以让我们的感情变质,尤其是当任何一方有了新欢,旧爱就可以收起了,君不见现代的婚姻,动不动就说离,那离婚率就和我们的生活费一样,只攀升,不降低。

西方情人节也好,东方情人节也罢,如果真的理解爱情的真谛,了解到爱情不单是在追求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得到之后的经营,那样任何一天都是情人节,黄脸婆麻子脸都会笑的甜甜蜜蜜。愿天下人都能有幸福长久的情人节。

Wednesday, February 9, 2011

人日

七日,反复的思考
却仍是谜题一道
就这样留下了女娲的疑惑
百年又百年
耗尽了几代的年轮推敲

解不了
这宿命的难题
日子已被折磨的越来越瘦削
却仍然无法明白在每一次最后的那口气

但在这一天
能否不再思考
干脆和春风一起嘲笑
这谜题的无聊
然后照照镜子
看着女娲,一副觉悟的模样

Tuesday, February 8, 2011

傻子

  也许我是真的傻了,当朋友问我过去一年最大的成就,我竟然会说写诗!朋友惊讶了,我也惊讶了。朋友惊讶我的回答,而我惊讶于朋友的反应。

他们说我压力太大,变傻了,而我发觉原来是真的不能说真话。当然,心里明白,虽然写诗,但绝不敢自称为诗人,因为对我来说,那是个非常庄严和神圣的名称,而我那些“朋友”却把我的心目中的神圣当做笑话。“老黄,你不是开玩笑吧,都几岁的人了,还在做梦?你会写诗?”

  我没说什么,不想反驳,只是笑笑,就当我是傻子吧。我只知道,如果不是因为那些写诗的夜晚,我早已为累人的生活发疯进了板桥。写诗让我的灵魂有机会喘口气,整整装,然后再回到残酷的生活里去拼搏。也是因为写诗,才知道自己是多么的脆弱,只晓得自己的不幸,却忽视了他人的哭泣。

  就如朋友所言,我已不年轻,实在没有条件去做梦。活在现实,就必须遵守现实的游戏规则,该真该假,该恶或善,必须衡量得失利益,这写诗?那是什么东西?朋友骂我落魄,就是因为还未觉醒。但这不好吗?精明的人太多了,就让我填补这傻子的空缺又如何。过份吗?我依然为生活奔波,为三餐而奋斗,我只求夜晚的时刻是真正的属于自己,给自己的心灵说说话,透透气。

  是的,我不是诗人,却难得是个傻子。我想我会继续傻下去,如果能为这悲情的城市带来一点笑声,哪怕是恶意的,也算是一种功德吧。

Monday, February 7, 2011

点灯祈福

如果是在过去,还是愤怒青年的时候,一听到母亲去庙宇为自己点灯祈福,就会一副不屑甚至带点火药味的语气回应,“为什么要去花这样的钱?五十块去点一根蜡烛!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迷信!如果点一点灯就有好运,那天下还有那么多悲惨的事情!”。当然,母亲依然是为我点了灯,祈了福,也不管我高不高兴。

年复一年,母亲总会在大年初三去庙宇为我点灯祈福,知道我不喜欢,也就懒得叫我跟随。也许那青年时代的无名火没那么旺盛了,这一年的大年初三,母亲也只是随口问问,我竟然答应陪她去庙宇点灯。母亲惊喜又怀疑,也怕我后悔,就马上更衣出门,“拉”着我去点灯了。

到了庙宇,平时非常节减的母亲花了一百块钱用我的姓名买了一根特大号带有莲花形状的蜡烛,点上之后就面向佛庙内的观音菩萨祈祷。站在后头看着母亲那么虔诚的背影,注意到母亲的身躯苍老了不少。是啊,母亲是老了,我也已不再年轻,可是这一刻年迈的母亲依然为她那老大不小的儿子祈福,依然为自己儿子的命运牵挂担心。

想起自己过去常常讥讽母亲的“迷信”,这时觉得自己很残忍也很无情。这“迷信”对母亲来说是一种赋予儿子的希望,希望儿子的命运会好一点,日子会过的幸福一点,但换来的却是儿子的讥讽和怨言。她应该很伤心,因为儿子拒绝了自己的一番心意,但尽管如此,她仍然每年的为自己的儿子点灯祈福求平安。

母亲祈祷后,转回头笑着对我说,“好了,好了,点了这灯,你今年的运气会好转了”。我还是不相信点一根蜡烛能改变什么命运,但却相信母亲说这句话的诚意和爱心。蜡烛会在半个小时后就烧完了,但母亲的这份爱却会扶持我度过另一年的风雨。

Wednesday, February 2, 2011

红灯 绿灯

绿灯前
一步一步
以真诚的心跳行走
却忘了,那城市的节拍
没有留白的灵性

赶不及
闪影已化为火红的眼睛
落后者
困锁在十字路口
无奈的被判死刑

Tuesday, February 1, 2011

除夕夜

如果没有亲情团聚的温火
怎么忍受
又是一年的岁月
被冷飕的黑夜掠走

有了亲情红色的祝福
才有信心
把压在枕头底下的回忆
守候

所以安心,入梦
编织着明天的笑容

冬末愁雨(诗歌)

是不是春冬的交界
都如此缠绵
长长的雨丝
哭出了不舍的爱恋

但总要分离的
被年月拉着走的
季节

所以
在一切还是朦胧的时候
挥手道别
这样就不会看见
那水滴的泪痕

黄昏遐想(诗歌)

云朵
旖旎的舞蹈着
越舞,越羞涩

我的心弦
也被勾的失了魂
竟弹起那初恋之歌

情动了
但也只能远远的默望着
把这久违的浪漫
一秒一秒的
送进无言的星河

花树(诗歌)

为孤寒的日子
换上一束束七彩的新妆
迎接那春的约会
需要自信的模样

红蓝绿紫
都在争夺着太阳的目光
阿波罗问那是些什么花语?
我命名为《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