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立志要当武秀才,为家门光宗耀祖,但命运弄人,两次射箭中红心所带来的希望,却被最后一支射歪的箭给彻底摧毁。当不成武秀才,自觉没面目见乡亲,也无法忍受旁人的数落嘲笑,刘正彬竟然义无反顾的留下中国的妻儿老小,赤手空拳的 只身下南洋,只为了要寻觅自己 的生存空间。要知道,那时下南洋,那可是好多天的水路,不像 现在咻的一声几个小时,飞来飞去,多么方便,如果没有坚决的信念和勇气,是很难踏出那一步的。就这样,刘正彬与其他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南洋来谋生的华人一起,也成了我们南洋的先辈。
这些南洋的第一代移民,为了生存,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出尽法宝,凡是可以挣钱的机会,绝不 会轻易放过。而为了能更融入这南洋社会,与其它南洋的土生民族打成一片,我们的这些先辈大多都能在短时间内就学会其他的语言。像刘正彬这样,就能说得一口漂亮的马来话,更有一位马来的红颜知己,可说是融入的如鱼得水。从书中的描述可以想像,当时的华族移民是如何务实的在这片土地上打拚,不管如何赚钱谋生,都以一种和谐宽大的胸怀去面对一切,在尽量融入当地生活习俗的同时,却仍然保持自身的传统文化,把矛盾和对抗减到最低,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特殊的南洋华人文化。这种交替融合而产生的文化,是我们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华人和平友善的证据。就如英语有这么一句说法,“win win situation”,双赢策略,可能就是从我们的先辈学的。
现在的新加坡所拥有的民族和谐,实际上从这些第一代南洋先辈就已经开始奠下基础。反观我们现在的中青年华人,还有多少会说马来话甚至其它方言,更甚者就只知道英语。当然,现在的马来和印度同胞大多也通晓英语,要沟通的确不是问题,但如果能像我们的先辈如刘正彬一般,能用他们的语言做交流,换来的将是更真诚的友谊,那还怕什么民族不和谐,也不担心什么宗教极端份子了。
刘正彬当不了武秀才,却做了我们南洋的开辟者,他的第三支箭射不中红心,却射中南洋的彩虹。他应该算是《追虹》里最幸福的人吧。
潺潺历史长河,不晓得是由多少个偶然制造成必然的结局?
ReplyDelete国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