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iday, December 31, 2010
Monday, December 27, 2010
Saturday, December 25, 2010
圣诞节的哀伤
其实我们这些小包所负责的项目,也不过是整场工地的一小部分,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是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的。但实际上,从一开始,整项工程所凝定的时间表就已经很短,如果在前期的工作如设计,绘图,安全管理等等,花费了太多时间,那所剩下给现场的时间就非常的有限,就算争取到一点延期,也不过是一两个星期时间,帮助不大,尤其是对我们这些后期才到现场的小包,压力会更大。
说到压力,被压的最惨的,应该是在工地的那些工人。已经是赶工的情形下,又正逢年尾的雨季,工地的环境可以说是非常的恶劣,有好些地方都顾不上安全问题了。虽然,工人们有加班费,但身体毕竟不是铁打的,这样不分昼夜的赶,真怕有一天会把命给赶出去。
很不幸,就在昨日原本应该是快乐安详的圣诞节,我的害怕终于成为事实。在下午一点,接到工头的电话,工地发生了致命意外,一名中国客工从十三楼失足坠落,伤势严重,看来是凶多吉少。再三确保自己的工人没有牵涉到这场意外后,叹了一口气,但心里还是为那遇难的客工感到无比的哀伤。还有一个多月就是农历新年,而这名客工却无法回家乡和家人吃团圆饭了。
一时之间,有种莫名的愤怒涌上心头,马上打电话给工头,命他停止加班,把已经疲劳不堪的工人都送回工厂休息,一放下电话,天空立刻雷声阵阵。看来。连上苍也愤怒了。
Sunday, December 19, 2010
电梯内的圣诞歌曲
也许是自己的心虚,感觉到电梯内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忧郁,大家都好像满怀心事,虽然空间不大,大伙都靠得很近,但彼此间都有无形的距离。这么沉重,也难怪电梯上升的那么吃力。就连时间也很尴尬的数着每一秒。
“叮”的一声,大家都不约而同的喘了一口气,电梯门一开,全都急着要冲出这令人窒息的空间。
我按着开门的按钮,等着电梯的重量一点一点减去。待最后剩下的一对夫妇,拿着大包小包,很着急的催着身旁小孩快走。我终于也按捺不住了,说了一句,“别急,慢走,电梯门我会按着”。
依然,那对夫妇没有回应,只顾着急忙推着小孩出去。那小孩一离开电梯,突然转了个头,微笑的对我说了声谢谢,顿时之间,我又听到电梯内播放的圣诞歌曲,原来这旋律是那么好听。
Saturday, December 18, 2010
月色下的泥巴路
经过工人的露天洗澡间,看到几位客工正围着一支水喉管在冲洗,突然想起杨贵妃的华清池,但此池非彼池,这池啊,没有花香美女沐浴,有的是几位大汉的满身污泥。这时刚好有一位客工洗完澡,拿着小水桶,穿着拖鞋,就走在我前头,敢情是要回宿舍。这总承包也还真是可以,把工人的洗澡间安置在离宿舍有好一段路不说,明知这路面如此恶劣而不提供照明就有点过份了。当然,真正的原因我不清楚,也没这闲工夫去理,我只不过是一位小包,自己的工程都搞不过来,哪还有力气去管他家的事。
管是管不了,但手里还是有一支手电筒,把角度一调,亮光的焦点就射在客工的跟前。这客工察觉到后面有一位戴着白色安全帽的我,可能以为是工地的新监工吧,显得有点惊慌,止住步,想让我先行。我挥了挥手,“一起走吧,有照明,这路比较好走”。听我如此一说,这客工也就继续的走了。
穿着安全鞋踩在这泥巴路上,已是倍觉费力,更何况是在夜晚,但这穿着拖鞋的客工,却依然不急不缓,一步一步在烂泥堆里行走,每夜如此。其实再等几个月后,这泥巴路就会变成一条干净宽大的行人道,路的两旁会种植花草,还有高高的灯柱,就是在没月的夜晚,赤着脚也会走的很舒服,但这些客工却会在另一场工地继续每晚走着一样的泥巴路。
好不容易,终于来到宿舍旁,客工说了声谢谢,就走了进去,不一会儿,又出来另一个客工,一样是拿着小水桶,穿着拖鞋,沿着原来的路线摸黑一步一步的走。有一瞬间想把手里的手电筒交给去洗澡间的客工,但理性告诉我,距离工地的出口还有一段漆黑的泥巴路,所以唯有收起那微博的同情心,继续踏着烂泥前进。
走出工地,忽然天空一阵响雷,马上在心里祈祷。希望在这些客工还未洗完澡回到宿舍之前,雨不要下,这泥巴路已经够烂了。
Monday, December 13, 2010
寒夜思语(诗歌)
才能听懂我软弱的呻吟
伪装的坚定
已无力阻挡岁月的强词夺理
冷风依然无情
吹落胸口的忧郁满地
还来不及拾起
寒心已凉透至脚底
星星也无能为力
隔着那么遥远的距离
无奈的闪烁着
那些守不住的记忆
也只有是月儿
会挽住我快结冰的呼吸
用皎洁的温火暖和着额头
叫仅存的梦想不冻死在绝望里
Thursday, December 9, 2010
Sunday, December 5, 2010
踏青
踏上绿丘的顶端
羞涩的小草
一路揉捏赤裸的脚板
站在无忧的高度上
使劲的把胸口膨胀
尽情的容纳
这晨风的清凉
天真的想骑上白云
让心情游走四方
但毕竟无法摆脱
世俗的重量
没有束缚的燕子
却在空中那么的轻狂
时不时还会叼走
一阵山峦的安详
Saturday, December 4, 2010
Thursday, December 2, 2010
Wednesday, December 1, 2010
Saturday, November 27, 2010
不知所措(诗歌)
指不出方向
急促的北风
只会让累的心更寒
宁静是奢侈的妄想
就是夜里那月的一角
也只能偷偷的窥望
难道已是时间的奴隶
生命的颤动
不过是机械的惯性反应
天真的
想寄望酒精
解放困锁的灵魂
却换来杯底的背叛
让夜里的脚步都迷乱
Wednesday, November 24, 2010
Thursday, November 18, 2010
Wednesday, November 17, 2010
Saturday, November 13, 2010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云啊,你知不知道(诗歌)
收起你轻浮的嘴角
笑那世间的庸碌
来炫耀自己的逍遥
云啊
别舞得那么轻佻
五斗米折下的腰
无法随你如此的蹦跳
但是云啊,我知道
碧蓝的晴空
也会有躲着的烦恼
在你最得意的时候,刺一刀
痛的你那脸色比焦土的还焦
Sunday, November 7, 2010
多情的如切(诗歌)
调戏我悠闲的眼睛
清晨的甘露
洒下懒懒的爱意
一路醉过的痕迹
是还未抹掉的夜色
涂着放纵的嘴唇印
隐藏着谁的心事
但何需追问
此刻
我只想要你一碗
香辣叻沙的温存
注:叻沙为新马峇峇娘惹文化的面类食品。
Saturday, November 6, 2010
五时的凌晨
流下滴滴的寒意
乘白昼还未完全苏醒
听着城市还在梦里的呼吸
不知那里来的鸟儿
是哭泣月亮的离去
是欢唱光明的来临
旋绕的歌声
一段一段的为朦胧的心情梳洗
在片刻安宁的交界处
重新整理
歪曲的灵魂
能再一次的张开眼睛
Monday, November 1, 2010
被撕裂的青春(诗歌)
那称为自尊的神经
一个不屑的瞪眼
就能引爆那万吨的恐惧
华灯下茫然的游魂
露出了被惊吓的魔爪
疯狂的
把十九的年华
撕成粉碎
注:现在新加坡有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暴力事件,是哪里出了问题?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Friday, October 22, 2010
Wednesday, October 20, 2010
Saturday, October 16, 2010
Friday, October 15, 2010
Wednesday, October 13, 2010
Saturday, October 9, 2010
我的诗,没有道理(诗歌)
没有道理
只有淡淡的情感
在孤寂的月夜
缝补伤着的心
我的诗
没有道理
有的是燃烧不尽的爱意
用真诚的文火
慢慢融化被冻结的人性
我的诗
没有道理
却也不时的想伸张正义
向着阴暗的角落呐喊
希望能引来明日的一点光明
Tuesday, October 5, 2010
雨后心情
游走七彩的碧蓝天
卸下乌黑的负担
眼界能够射得很远很远
超越时空的那一端
你就站在桥的另一边
那么快乐,那么熟悉
一边向你走来
一边扫描着记忆里的每张脸
等到回忆起
那身影已不见
原来是无邪的童年
随着云间剩余的雨滴
打进干枯的心田
Sunday, October 3, 2010
Saturday, September 25, 2010
白纸上的黑点
朋友听了,没有附和也不表态,竟和我说起他在上大学时,教授在讲课时做的一个实验。
那教授在白板上贴上一张白纸,然后问同学们看到什么。大家都看得莫名其妙,不就是一张白纸吗,所以都异口同声的说,“什么都没有“。
接着教授又在白纸中央用黑笔点了一下,又再问同样的问题。这一次,大家也都有同样的答案,“一粒黑点”。
教授听了,笑了笑,“为什么大家都能看到那小小的黑点,而看不到一整面的白色呢?”。
说完,朋友转头问我,“你认为呢?”
我愣了一下,然后很不好意思的说,“对不起,原谅我那只看到黑点的眼睛”
Thursday, September 16, 2010
中秋夜之醉
却醉进湖中的月影
洁白的圆形
摇晃着满池的鲤鱼
肠内的酒未能醉我
却醉进深埋的回忆
褪色的点滴
模糊了黑白的秋季
醉我的
是那一盏盏的花灯
亮了阴霾的夜景
醉我的
是那一口甜咸的单黄饼
嘴嚼着一晚的亲情
Tuesday, September 14, 2010
Sunday, September 12, 2010
听讲座《从文化视角看新移民的参与及融合》
一到下午两点,主席和三位主讲者都已在台上做准备,观众们也都陆续的就坐。讲座一开始,就由主席,联合早报副总编辑严孟达先生开场白,大概的介绍三位主讲者。三位主讲者都是新加坡的文化界人士,包括新加坡作家协会会长希尼尔,新加坡作曲协会会长郭永秀和联合早报《新汇点》主编周兆呈先生。既然讲座的课题就是《从文化视角看新移民的参与及融合》,那由这三位文化人在个别领域来讲解和探讨这题目是最恰当不过了。所以,尽管肚里的瞌睡虫开始在蠢蠢欲动,我却很努力的打醒十二分精神,坚持着不让周公拉去下棋。
但当讲座一开始后,就感觉有点失望。前两位主讲者虽然对着麦克风说话,但一到耳边大多是含糊不清,好不容易的从断断续续的句子中,听了个大概。还好,等到第三位主讲者周兆呈先生时,音响有了好转,再加上周先生在演讲时也用上了屏幕显示所讲解的重点,简要明了,让人听了清楚明白,看得出是做足了准备功夫,不愧为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可能是理解能力的问题,从整体的讲座来说,总觉得所讲的内容,只是很表面的报告新移民在新加坡文化上的一些活动,并没有深入的探讨新移民在文化上的参与对新加坡社会的影响和反应。倒是周先生,也是一位新移民,在分析课题时,提到新移民先参与后融入的见解及一些融入的问题和应对,态度非常的客观,让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在接下来的观众提问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由蔡博士所提出的新移民学童在华文学科上的优越表现会让许多土生的新加坡华族学生放弃对华文的学习。这一问,引发了现场好些出席者的讨论,也把我那不爱活动的脑袋,陷入苦思之中。土生的新加坡华族学生不爱学甚至不愿学华文华语,是因为新移民的学生吗?如果没有这些新移民的学生,我们的土生华族子弟就不会放弃华文吗?
的确,最近常听到一些有关华文学术和文化上的比赛或考试,金榜题名的都是这些新移民的学生,这不免让我们那些一向怕输又注重名次成绩的家长们忧心忡忡,担心自己的孩子和这些优异的新移民同学一起,会失去其地位。其实就如周兆呈先生所说的,就算没有了这些新移民的学生,得到了水平不高的第一,又有何用,这只会为我们的新一代对自己的成功产生假象。如果继续的把这种假象带进社会,那我们所损失的不单是个人的第一,而是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了。其实不单是华文,我们从一些新移民学生的各方表现中,不难看出,在学习上,他们是相对的更认真努力,更脚踏实地。如果说这些新移民学生优异,他们优的其实不是成绩,而是他们的态度和价值观。
融入是一个双向的运动,当新移民慢慢的适应和接受当地的文化,他们也会同时把自己的文化给注入到新的环境。如果我们一味的只要求新移民融入,而忽略了这些新移民所能带来的文化新元素,那我们是不是会错失一个丰富增强自身文化的机会,继续陷入在我们自己的文化假象。新移民融入了,我们土生的新加坡人又该如何?
Wednesday, September 8, 2010
《随笔南洋》读后感
为什么叫随笔南洋网呢?加入网站后一直都没去查问这名称的来源,却在图书馆里无意的看到一本李叶明的散文,书名就叫随笔南洋。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网站的名称和设立都源自李叶明的这本散文。开什么玩笑,身为网站的一员,竟然没读过总舵主的书,而且还跟我们这网站有很深的渊源。二话不说,当下就马上借来阅读。
说认识李叶明先生,其实就是在网站上看过他的一些文章和在一些活动场合打过招呼,并没有真正的交流过。但当我读完李叶明的这本随笔南洋后,我才真正觉得认识了李叶明。就如书中序文所言,这本随笔南洋写的是李叶明先生从中国来到新加坡,从外来人才到本地公民的心路历程。我从第一页开始,跟随着李生的脚步,从上海一直走来,走到新加坡,马来西亚,菲律宾,澳洲,走到后面,我发觉我读的不单是李生在南洋在新加坡的足迹和过程,我读到的更是一位新移民如何真正的融入到我们的社会里。
最近在网上和报章上看到一些关于新移民融入新加坡的问题。我不擅长思考,也不会分析,所以那些文章里所说的融入问题,我是不太理解的。但身为一个普通人,我知道要从一个地方,尤其是你生长的地方,要到另一处落地生根,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也包袱着很重的感情。这些情结,我们的先辈有过,而现今的这些新移民自然也有,不管是什么国籍,什么身份。我还没移过民,只出国公干几个月,就已经让我饱尝“思乡之苦”,更何况是那些离乡背井,要到外地过好几年,甚至是一辈子的游子呢。所以,融入是需要时间,要有时间让你的情感慢慢迁移,让情感慢慢和新的环境连接。
读了李生的随笔南洋,我感受到他是如何一点一滴的用心的把家乡沉重的井,一步一步的搬到狮城来。有人说新移民来新加坡的目的就是要赚钱,这是废话。在新加坡现今的商业社会,有那一位,包括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不是在努力的赚钱。如果说这些新移民来到这里就一味的讲功利,谈赚钱,不恰恰好正融入了我们的社会吗。虽然有不少不管是旧,新或者土生的新加坡人是如此,但仍然有像李叶明先生这样的新移民不这么认为,所以他的随笔南洋不全是说自己的工作或经历,更有不少篇幅是他对周边事物和人文的用心和关怀。这种融入,很惭愧,就连身为本土新加坡人的我都没有。其实不单是李生,在这随笔南洋网站的有些新移民网友,不就是通过网上的交流和户外的一些活动,一点一滴的在融入了吗。而我们大部分所谓的本土新加坡同胞,都融入到那里去了?
有一次和我的菲律宾同事到植物园和某个商家开会,他很惊讶我竟然不知入口在哪儿。这一位在新加坡生活了十年的永久居民,当时语重心长的说,你们新加坡人,住在新加坡却没有活在新加坡。而我这个没认真活在新加坡的新加坡人,却是从李生的这本随笔南洋,学习了要如何真正的融入,做一个真正的新加坡人。
树荫(诗歌)
与满园的青翠共舞春秋
依附着百年的躯干
为你跳跃出远古的节拍
婆娑的身影
倒在你幸福的脸上
冷不防回来的嬉笑
惊动了外头的艳阳
一道道的紫光剑
刺不穿那飘逸的舞姿
竟惹得好事的风儿
四处的喊
傻,傻
Sunday, August 22, 2010
Sunday, August 15, 2010
Wednesday, August 11, 2010
Saturday, August 7, 2010
Thursday, August 5, 2010
Tuesday, August 3, 2010
Sunday, August 1, 2010
永不言休(打油诗)
做牛做马死方休
都说将成枯万骨
不必痴想老来福
老汉不提当年勇
今日要从新人路
学习学习再学习
就是不学闲云鹤
劳动脚步切勿停
一停就会归尘土
为了建设莫投诉
耗尽油灯燃幸福
注:有人说,新加坡人无法退休。退休就是等死。您说呢?
Monday, July 26, 2010
老婆的英语
“喂,这电灯英语怎么写?”
“电灯?容易,light ”,我一边说一边写在笔记本上。
“那关呢?”
“关?不就是 Off 吗。”
“哦,那记得怎么说?”
怎么这太座这么多问题,但我还是一脸笑容,“这字比较难,remember”
问了三个单字,太座终于满意的拿回笔记本走出房间。
“喂,教了你这么多单字,没有学费啊”
“哦,有!待会给你”,我只是说说笑,想不到这太座还挺认真的回应。
才不一会儿,太座又走进来,以为她又要问什么英语的单字。还好,不是来问英语的,只见她贴了一张纸条在门口上。
我好奇走近一瞧,啊哟不得了,这太座竟然用了刚学的三个英语单字,写了一段句子。虽然文法不通,但我仍然能看出其大意。
“U remember Off the light at toilet and shower room”
意思就是“请记得在用完洗手间后关灯”。
咧开了的嘴,笑不出。
Tuesday, July 20, 2010
打抢(短篇小说)
“镇定点!都这个关节眼上了,可别给我出状况!”,阿星低声的喝令身旁的同乡,怕他也听出了自己声音里的颤抖。
如果不是那要命的工程停止了,他们现在也不用三更半夜的,躲在这乌漆嫲黑的角落,提心吊胆。都是那中介把他们给骗了,阿星在心里诅骂着,说什么这里需要大量的员工,福利好价钱高,不消一年,就能存够老本在乡下盖大屋。听了这些,阿星和小斌都心动不及,这种机会可不常有,反正是一两年工夫,现在不去拼,还等什么时候。而且不是听城里的老黄常说吗,这新加坡可好了,美丽的花园城市,社会秩序良好又安全,半夜走在街上也不怕被打抢,在这样的地方打工,铁定不会被骗。所以,两人打定注意,到处东凑西凑,终于凑足中介的介绍费,飞机票和其他手续费等等。
刚到新加坡,一见到老板就觉得人不错,亲切和蔼,不摆架子。虽然工作有点繁重而且日夜赶工,但老板包吃包住,又有加班费,阿星和小斌两人就咬紧牙关,不管日晒雨淋,拼命的干,希望能在一年后,不单能还清借款,还可以有钱给阿星建大屋,小斌娶老婆呢。有了梦想,什么幸苦都不怕了,阿星和小斌,连同其他来自不同地方的劳工,都很努力的干活,几乎一周七天都没停过。
这样熬了两个多月,有一天老板忽然在放工后召集所有工人,神情凝重的发工钱给每个人。阿星和小斌就在那纳闷,发薪日不是还早着吗?
“很抱歉,这是我最后一次发工钱给你们。从明天开始,我们的工程将被停止,所以大家都不必来工地了。”,老板用中英两种语言说出同一个意思的话,一字一句,像铁锥般重重的打在所有工人心上。阿星和小斌也同时听得发愣了。
“老板,这是什么意思。是把我们辞退吗?!”,阿星很快回过神,开始责问老板。
“不是辞退,不过现在公司没工作,实在没法再发工钱给你们。当然,如果你们外面找到门路,你们依然可以继续在那打工直至你们的准证结束为止。至于住宿,你们还是一样可以免费睡在工人宿舍,只是就不包伙食了。”,还没等其他工人发言,老板一说完就一面的“Sorry”,“对不起”,一面的开溜驾车走人。
“怎么可以这样!当初叫我们来时不是这么说的啊!”,原来脾气就坏的阿星再也耐不住了,追着老板的车尾喊叫,而小斌却已跌坐在地上,一面喃喃自语,“完了,完了”。的确,才赚了两个半月的薪水,就算加上所有加班费,也不够偿还所借的钱,那可是好几千新币啊,如果现在这样回去,那就真的完了。这一夜,连天公也悲哀,下了整晚的泪水,湿透了工人们的心情。这一夜,大家都睡不着,这时间比起在太阳底下的分秒更难熬。
面对这突发的状况,大家都开始盘算下一步要怎么走。那些已跟随公司一年多的工人,虽已经存了点钱,但算了一算,如果把借来的钱都还了,自己也没留下多少,这一年其实是白做了,但至少没有债务,可以和家人继续的过日子。这样想了想,这些工人都决定回家,总好过在这里坐吃山空。但像阿星和小斌这些只做了几个月的工人,就陷入困境,留下来没工作,回去嘛没钱还给人家,真的是进退两难了。
“小斌,我们不能这样呆坐着。明天一早,我们俩就到其他工地转转。说不定真能找到活干。”,阿星一说完,倒头就睡,留下小斌还在那呆坐到早晨。
隔天,阿星一起身,洗脸刷牙后,就硬拉着六神无主的小斌到处奔走。这样走了几天,也不知走了多少工地,敲了多少建筑公司的门口,但两人依然没能找到工作。一天天过去,阿星的心也愈来愈沉,脚步也愈走愈慢。到了第七天后,阿星就没再拉着小斌一块,每日自己独自一早出门,到了半夜才拖着满身的酒气回来。
也不知过了多少天了,阿星一日忽然回得早,一回来就把小斌拉到外头,神神秘秘,左顾右瞧。
“小斌,有活路了。我找到一份差事,如果办成了,我们就有钱回家了!”,确定周围没人后,阿星兴奋的说。
听到有活路,可以有钱回家,恍惚了好几天的小斌一刹那精神起来,“是吗,太好了。是什么差事!!明天就开始干活吗!!”
“哈,看你。过去几天像个活死人似的,我还道你是变傻了。怎么,现在醒了?”
“好了,好了,别笑我了。到底是什么差事,一天能挣多少钱?”,小斌心急的追问。
阿星靠近小斌,压低声音,“不是一天,是一晚就能挣好几千新币”
“什么?一晚就能赚好几千?”,小斌满心疑惑,在想这阿星是不是也变疯了?
“好了,好了。就跟你明说吧。我认识了一位一起喝酒的兄弟,他知道我们的处境,想帮我们。他从他老大那听到明晚会有人来和他借高利贷来周转给工资,他想找我们一起帮忙,在这人从他老大拿了钱后,就在半路拦截...”
“等等,你说什么?你说半路拦截?这...你不会是要去打抢吧?!”
“不要说得这么难听。我们现在不是走投无路吗?!反正借高利贷也是见不得光的事,就算被抢了估计也不能报警。他借的钱不就是给工资吗,就当他是江湖救急,不过救的是我们俩。”
“不行!!我们怎么可以做这种作奸犯科的事!!如果被捉了,这可是要被关的!!”
“不是跟你说了吗,这钱是借高利贷的。就算被抢了,他也没法报警吧。好,好,你要做好人扮清高。那我问你,现在我们没钱怎么办,不要说没钱回去,就连明天吃饭就成问题了,你有办法吗?!”
小斌虽想反驳,却说不出话。已经走了不少工地,问了不少公司,都没能找到工作。这样下去,要不就回去被债主打死,要不就留在这饿死。
“好了,别想了,今晚我们把剩余的钱好好吃一顿,明晚就干那么一票,我们俩就可以有钱回家了。”,阿星半逼半劝,终于让小斌答应下来。说的容易,但真正要开始动手时,两个人的心在月亮的凝视下,却不住的颤抖。
“来了”,阿星轻声的拍打小斌的肩膀说着。这一拍,连小斌都能感觉到阿星的手震。
在内鬼所指示的小路上,远处正走来一个男人,手里拿着一件大信封。应该没错了,这条小路的尽头,就是大耳窿的住处,这个男人,一定是刚从大耳窿借钱走出来。阿星念头一转,回头和小斌打了一个眼神,两人各自把丝袜套上头,等待那男人一步步靠近。
不知为何,阿星和小斌都觉得这男人走得非常慢,每一步都是他们的一个心跳。但不管多慢,在漆黑中的男子终于走到他们藏身的密林旁。说时迟那时快,两人冲了出来,一左一右的拉扯,阿星把男子的信封一把抢过,就呼叫小斌逃跑。那男子原本被两人的出现给傻呆了,但很快的发觉到手中的信封被抢去,就下意识的去追两人,不顾三七二十一的就抱住了小斌,一边喊叫,“还给我,还给我”。被抱住了的小斌慌了,他极力要挣脱这男子,那手中的刀就像发狂的野狼,不停的撕咬。直到听到阿星的呼喝时,小斌才发觉,抱住他的男子,已经血迹斑斑,奄奄一息的躺在路面上,嘴里还一直断断续续乏力的说话。
“...把钱...还...还给...给我...给...给工人...人的...的钱...”
抖索不停的手,握着一把血刀,他那挣得大大的眼睛,在凄淡的月光下,把男子的脸孔看得一清二楚。这脸孔,他永远也不可能忘记,虽然现在老板的样子,因为严重受伤而显得有点歪曲。小斌忽然想到在家乡他心仪姑娘的模样,他怕以后可能没有机会再看到了。
喝完这一杯就回家(微型小说)
是的,平时到了这时间,喝得正起劲的时候,总会接到老婆的电话。
“喂,你在那里,还没回家吗?别喝太多了”
“好了,好了,就快回了。喝了这一杯就回!”,没有耐性再说下去,就把电话给挂了。
都结婚多少年了,不是不知道我的脾气,就讨厌在喝酒开心的当儿,被人催着回家。该开始时,还常常为了这事吵架,但最后老婆还是妥协了,但还是有时会忍不住打电话来“问”几句。都说了,我只是和朋友喝酒,没寻花问柳,还能在凌晨前回家,已经不错了,还要怎样?!就不知这老婆怎么想,时不时总会打电话来烦死人,破坏了喝酒的心情。
辛苦了一整天,当然得和朋友一起喝酒寻乐,要不,憋了一肚气如何发泄,难道要发在老婆身上不成。而且酒吧里那年轻的女侍应生还蛮养眼的,比起家里那黄脸婆,可让心里舒坦多了。更何况,可不能在兄弟面前丢脸,被人取笑我怕老婆。所以,嘴上虽说是最后一杯了,有时还是搞到半夜三四点才回,也不知是怎么摸到床上的,只知醒来时,身上总会盖着棉被。
其实我也知道,老婆是在忍着。但我自问除了喝酒,并没有任何越轨的行为,老婆应该要体谅的,而且在周末白天的时候,我还是会陪她去巴刹买菜,做点家务,但一到了晚上,那就是我的个人时间了,这样应该不过份吧?老婆虽然还是不高兴,但也对我没辙,就这样慢慢的她也就“默许”了。
所以,我依然如故,夜夜笙歌,直至老婆在三个月前住进了医院。三个月,没有酒杯,没有漂亮的女侍应,没有五光四色的彩灯,没有喧闹的强劲乐,只有老婆沉重的呼吸,床边心跳测量器的电波和一面灰白的墙。这样痛苦了三个月,这一晚小陈竟然叫我别喝?!
“老李,你真的醉了,还是回家吧”,怎么今晚小陈也变得啰嗦了。
“好了,好了,就快回了。喝了这一杯就回!”,刚说完,我忽然一怔。回?回那里?在医院老婆躺的那张床早已清空,而家里也只有一张黄脸婆稍微年轻的照片,就摆在香炉后面。没人会再等着我,也没人会再把酒醉的我拖到床边盖上棉被。
怎么这晚的这一杯酒,喝到嘴边,这么酸,这么苦。这一杯酒,没有老婆打来的电话,让我喝得很累,很累。
被浸泡的早晨
时间湿透成
一叶扁舟
拖着还未苏醒的心情
慢慢划过
急躁的楼宇间
所吐出的满街苦水
差点没淹没了
一向骄傲的眼睛
注:又一次,新加坡多个地方,在七月十七日的早晨,因为豪雨而淹水,开始让人怀疑我们一向自豪的水沟系统出了什么问题。
Saturday, July 10, 2010
雨后
提醒了我
不必沉溺在悲切的漩涡
泪水干了
会剩下
一双碧蓝的眼瞳
来接受调皮的彩虹
这才明了
天原来不会是一种颜色
如心弦
不会呆呆的停留在某一段节奏
撒在地面上的疑惑
未理清愁绪
又化为艳阳下
重生的魂魄
等待,等待
心情
下一次的坠落
地砖之间的空隙
这样东看西看,学到了不少工作上的知识,有时更能从中体会到一点人生哲理,比如看工人如何铺地砖。地砖,每天都被我们踩在脚下,却从没想过这些地砖是如何出现的。看着工友把地砖一块一块,小心翼翼,整齐的铺在地面上,就为自己平时对周围事物那种理所当然的态度感到惭愧。当工友把一部分的地板都铺上地砖后,我注意到那些铺好的地砖之间,都有扎着一两根的类似小纸片的东西。这是做什么?是在做记号吗?百思不得其解,就干脆不要伤脑筋,直接的问那工友。
那老工友听我这么一问,一副“怎么这你也不懂”的表情,“这不就是要保持地砖之间的空隙吗”
空隙?地砖之间还需要空隙吗?
“当然啦,如果地砖之间没有半点空隙,那气候湿度一变,这些地砖不就会龟裂吗!”,老工友没好气的问答,大概以为我是故意考他的吧。
但经由老工友这么一讲,我也明白了。这些空隙,其实是要防止地砖在冷缩热胀的影响下,会互相挤压而龟裂走形。在整个铺地砖的流程里,这空隙其实是最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处理好,那后遗症是很严重的。有时在某处看到地砖龟裂,一直以为是地面结构有问题,如今才知道,大多是因为地砖之间的空隙在作怪。
“老板,在想什么?是不是我说错了?”,陷入思绪的我被老工友这么一问,给回过神来。
“没有,你说的非常对”,没告诉他,其实我刚刚一直在想,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所铺的地砖之间,到底有没有留一些空隙。
Sunday, July 4, 2010
Sunday, June 27, 2010
该死的三八线
这该死的三八线
历史血淋淋的一道伤痕
都已经痛了六十载春秋
不要,不要
再添加任何伤口
听不到吗
大韩母亲的哀号
日复一日的控诉着
被切断的尊严
泪水填不满那仇恨的愚念
就让各自的意识形态
继续编制自己的谎言
但民族的血脉
却怎能容许
同一块土地那不同的蓝天
Saturday, June 26, 2010
印度Prata 对垒 中国烧饼
其实老大太高估我了。虽然我会说英语,但和印度外劳说英语不单只是几句英语词汇这么简单。比如你问他们明白了没有,他们会摇着头和你说“Yes”或者“OK”,等你放心的离开后,他们却在那搔头不知要做什么,结果一天结束,你会发现所交代的事物一件都没完成。你找他们来骂一轮,责问他们为何没把工作做完,他们就那里你一言我一句,各种各样的理由,就好像在做印度Prata一样,不断的翻来覆去,搞到你也在那昏头转向。所以,和印度外劳交流,不要以为几句英语就能完事,还要注意他们的态度,要确认再确认,才能避免和他们一起摇头摆尾。
说到华语,生活用语是绝对没问题,但一旦中国工人以华语和我说一些技术名词时,那怕是最简单的工具,我也听的一头雾水。要用英语名词和他们确认嘛,他们又听不懂。虽然都是华人,在谈到某些工作上的课题时,却还要比手划脚,在纸上画图解释,这样一来就难免会产生误解,在工作上就发生不必要的错误。更要命的,是这些中国工人的脾气都比较大,尤其是那头手,一有什么工作上的问题,就会大发雷霆,在那骂天喊地。所以,虽然是我的外包,和他们说话就不能像和印度外劳喊骂一样,也要时时刻刻注意态度,不过是自己的态度。要不,那头手一火,号召全部中国工人停工,那我可是吃不了兜着走。
就这样,带领着一队中国工人进入了印度领地,当然得先拜会一下地头蛇。工地的管工虽也是印度外劳,但资历很高,在新加坡已工作多年,是老板的左右手。像以往一般,在开工之前,印度管工会解释工地的安全规则和要注意的事项,而我就一边的给中国工人翻译。场地管工说完后,在通过我问中国工人有没有问题,然后在没任何疑问后,就开始进行我们第一天的工作了。
以为没事了,想不到才十分钟,在我离开要处理其他事物时,就接到了印度管工的电话,要我马上回到现场。赶回工地,也不知是不是心理作用,感觉天空一片乌黑。来到我们施工的位置,看到印度管工和中国头手各站一边,一脸怒色,不发一语。一见到我,印度管工开口了,“叫你的中国工人全部离开我的工地!!”。不知所云,就好声好气的问印度管工发生了什么事。也许是看我如此的低声下气,印度管工也有点不好意思了,态度也开始软化,就跟我道明事情的经过。听后了印度管工的陈词,再和中国头手确认细节,就这样来来回回,耗了半小时。
在听完并了解后,发觉整件事根本就是误会。当时印度管工问中国头手有没有绑安全带,许是声调强硬了点,中国头手误以为印度管工在责骂他。中国头手在那想,我都还没开工呢,你就在那挑三拣四的,根本是在找碴,想欺负中国工人嘛。结果这么一想,就把肚子的火山给爆破了,朝着印度管工就破口大骂。接着一场印度中国之战在小小的新加坡的某一个工地的一角落爆发了。知道原由后,我就两头的忙解释,说明这只是语言和文化不同所造成的误会。火起的猛起的快,要浇熄,就要耗费很多水,所以等到双方都气消了,我的口水也干了。
幸好口水没有白流,过后一切如旧,工作照常进行,但我的力量已磨去大半,好像刚经历了第三世界大战一样。才刚要坐下歇会,老大就来了电话。
“老黄,是不是工地出现问题?总承包的老板打电话来投诉了!”。
“没事了。”实在是没力气做任何解释,说完就把电话给挂了。
突然觉得肚子饿,就想到附近的咖啡店有卖印度Prata和中国烧饼。念头一转,好!我就来一碟印度Prata和中国烧饼,弥补所耗损的精力。
Thursday, June 24, 2010
Saturday, June 19, 2010
Wednesday, June 16, 2010
Friday, June 11, 2010
Wednesday, June 2, 2010
Sunday, May 30, 2010
Thursday, May 20, 2010
Wednesday, May 19, 2010
烛火
发送着闪烁的微亮
向心的暗处探索
以为会照见到的一点灵光
原来
却都是霓虹彩灯的寂寞
探的越深
寂寞就越沉
把烛光也沉进深深的幽蓝
真话,就压在寂寞底下
唯有依附蓝蓝的烛影
在某一夜只有圆月的星空
轻轻的叹息,在蜡还未烧尽
Thursday, May 13, 2010
Monday, May 10, 2010
Saturday, May 8, 2010
愁肠
却无暇
把片片思念点算
只能在浓浓的硝烟中
沿途的把情感埋放
但要如何取回
已找不到置放的标记
健忘的岁月
狠狠的把碾过的轮印
封死在历史的暗格
也许也只有从北风的记忆
才能听见
愁肠里
南洋故人的哀号
在每一处弯角
邹璐的诗集发布会
邹璐的诗,读了不少,但通过现场个别文友的朗诵,可以更深切的感受那诗的意境。或许我所感受的,未必是笔者的原意,但情感 上确实已经被诗歌朗诵的每一句给征服了,尤其是夏蝉歌(朗诵墓志铭)和马筠慧(朗诵沐浴)的演绎。
听过夏蝉歌的朗诵,他那带有磁性悲壮的声音,把战士的墓碑对着战争无声的控诉,沉重的显现在我眼前。
“在对与错之间我选择沉默
就把一切交诸历史学家
我只想保留最后的缄默”
当夏蝉歌念到这一段时,我的心也和诗一起沉默了。这是诗人为战士面对无法理清的历史所能留有的一点权力,而这权力也在我心 里划下一道酸酸的泪痕。而马筠慧为沐浴的朗诵,不单是念出来的,也是用整个肢体给表现出来的。通过朗诵,我 听到,看到一位印度姑娘在诗歌的朗诵中那热情的舞蹈,舞步旋转着,不停的旋转着,直至太阳雨一滴滴的祝福洒落在舞者身上。朗诵者把诗歌给立体化,也给我的解读带来更大的感官享受,让诗歌跳跃在舞台上。
诗人邹璐为整场节目的安排,是非常用心的。除了诗歌的朗诵,节目中也穿插了湘灵音乐社南音的表演,歌唱家庄杰为诗歌“不懂”的演唱还有诗人连同一位马来朋友的手鼓表演。这何止是一场新书发布,更是一场诗人为我们精心布置的文艺 盛会。听着邹璐在台上的致谢,看着邹璐在诗集里写的感恩,其实感恩的应该是作为观众的我,谢谢邹璐为我们所 带来的一个心灵触动的下午,为诗歌的王国又吹起了另一阵号角。
Wednesday, May 5, 2010
希望
面临万丈的绝壁
魂魄是干涸的心湖
在迷失的罗盘中
灰灰的打转
突然不知那里来的绿叶
一飘就勾住了我的心眼
原来是高崖上的桃园
来预报粉红绽放的明天
或许,或许
这是个启示
我会在敞开的花瓣间
寻觅到今日遗失的笑颜
Monday, May 3, 2010
蛇发魔女梅杜莎
其实从没想过要去了解这满头蛇发的魔女,一直以来,都只是把她当作英雄故事的反派角色,是害人的妖魔。但跟随着这记录片一幕 幕的讲解,我终于明白,蛇发魔女梅杜莎本身就是被害的灵魂,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悲惨的故事,砍向她人头的那一刀,并不是什么伸张正义,而是对她被诅咒的解脱。
话说梅 杜莎原来是一位非常美丽漂亮的侍女,在 希腊神殿里侍奉着女神雅典娜,但她的美艳招来了 海神波塞顿的垂涎,终于有一天抵不过这海神的威迫,在雅典娜的神殿被奸污了。女神雅典娜知道后,一怒之下,竟然把梅杜莎从一位美貌姑娘变成了满头蛇发的醜陋怪物。不单如此,雅典娜更附于梅杜莎最残忍的诅咒,给了她一双能让所有生物化为石头的眼睛,并把她驱逐在 无人的荒岛,叫她尝受永远的孤独。当四方的勇士们知道梅杜莎有了这对无穷威力的眼睛,都想尽办法要取下她的头囊作为武器,但最终都化成了梅杜莎庭院里的石 像。
这就是魔女梅杜莎的由来,更让我为希腊的神明感到莫名其妙。身为神,却做了禽兽不如的行为,身为神,却不分黑白的惩罚受害的 可怜人,也难怪希腊的这些所谓神明会被耶稣取代。但梅杜莎没能等到耶稣,她一直在荒岛备受孤独的煎熬,背负着魔女的臭名和警惕着随时要砍下她脑袋的大刀。当然,我们都知道,梅杜莎的头囊最终是被珀耳修斯给砍下了。
虽然故事说着珀耳修斯是如何运用他的智慧和靠着雅典娜的神盾成功的取下了梅杜莎的首级,但我不禁在想,也许珀耳修 斯的这一刀,就是梅杜莎自愿奉献的。拥有不死之身却永远要忍受这残酷的诅咒,我可以想像这魔女的痛苦,她一定很想从这深渊中解脱,所以当她看到这为母亲而 冒险的青年,拿着雅典娜的神盾,她会不会认为这就是一个机会,可以成全了这位青年的孝心也结束自己的厄运。对我来说,珀耳修斯之所以是英雄,不是因为他消 灭了魔鬼梅杜莎,而是他把梅杜莎从魔鬼的诅咒中解脱开来。
虽然没有 任何根据,但我宁愿如此相信。当结尾珀耳修斯把梅杜莎的头囊带回到雅典娜神殿的时候,我想梅杜莎也许无法完全消除她心中的怨气,但至少希望她能真正的得到安息。
Thursday, April 29, 2010
Wednesday, April 28, 2010
Tuesday, April 27, 2010
金沙赌场开幕了
为了迎接这第一天的开张,所有工程都停止,工人机器全都在前一晚撤离现场,赌场里里外外进 行了大清洗。面对今日赌场外美轮美奂的商场布置,还真难想像昨天到处凌乱的情景。当然,明眼人还是能在四处的角落发现还未完工的痕迹,但大部分的人眼球都 往赌场内瞧,只想着能快点入场拼杀,谁会去理会这些无关痛痒的瑕疵。这一天所有承包商都难得能透一口气,但我却没这么好命。因为负责收费闸门的项目,我必 须留守现场,以防临时有什么突发状况。就这样,我就静静坐在赌场大门外,一面等着指示,一面见证这开幕的一刻。
在人山人海中一眼望去,人群中大部分是华人,而且单看排队的阵营,属新加坡或永久居民的还真不少。可能大家 都对这新加坡的第二间赌场感到好奇,都不惜花一百元就为了要目睹一下这赌场的风采吧。赌场的管理层还真慷慨,不单贵宾的入场会员有美食享用,就连大众的入 口处外也有工作人员捧着一碟碟的蛋糕点心供人拿取。我在大门外坐着,就看到一位阿婶一边双手捧着这些糕点,一边还脸上笑眯眯的说,“不坏,不坏,还有免费 东西吃。”。哈,当然不坏啦,反正羊毛出在羊身上,不怕你吃,只怕你不赌,只要赌一把,可能连龙虾都赚回来了。
旁边坐着一位老伯,一边吃着糕点,一边在嘀咕。不小心偷听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老伯不知那里听来的消息,以为赌场第一天开 幕,会免费让新加坡和永久居民入场,那知一到现场,却发现要给100元入门费。这老伯也真可爱,他难道不知道这100元是官方规定征收的吗?这可不是赌场 说要免费就免费的呀。要不,我也不需呆在这听你这嘀咕了。
还在琢磨着要不要也去拿一块糕点,总承包就给我来了电话,叫我去酒店的贵宾入口处查看。都说了是贵宾,这入口处肯定是比大 众要高级得多。没有长长的人龙,每位入场的贵宾都有工作人员带领着,而在入口处登记后,衣着光鲜,盛装打扮的贵宾们都能先享用一顿自助餐,等到吃饱喝足 后,再由工作人员临到赌场内。如果不是入口处那大大的赌场两个字,还真会让人误会这些贵宾是来出席宴会或者是演出的。这么一个高贵的场所,不知怎么的却让 我的肠胃翻滚,忍着把工作完成后,就赶紧离开了,也没来得及偷吃两口。
从酒店回到赌场大厅的大门,在越过马路时,看到一位中年汉在交通灯旁不断的向走过的人派发传单。走近拿来一瞧,才看清这复 印的传单的内容,其实是在劝告人们不要沉迷赌博和如何防止烂赌。这中年汉可好,那里赌场正开门大吉,你这头就一直发传单叫人别赌,还真是在老虎头上拔须。 不过呢,这老虎其实也不管,因为那些来到这里,已经打算要大赌一把的豪客,根本就不会去理会这些传单。这里拿了传单,那里就给扔进垃圾桶里。
回头看了这中年汉,他依然不言不语,在烈日下默默的做他该做的事。不知是否眼花,注视久了,竟隐隐约约的看到他头顶上,好 像有一圈光芒,比赌场内外任何的布置装潢更要来的瑰丽耀眼。
望月
这许久
竟然无视
你深沉的眼眸
当你都已把夜色铺成了一卷温柔
我却粗鲁的排斥你在
理性的苦恼中
但你依然怜惜的
用指尖触摸了我的额头
吊起了千丝的忧
然后一把抛出
就被云朵
拖着往西走
心魂终于可以自由
凝听
你远古的诗篇
在星星之间传诵
Thursday, April 22, 2010
被扣留的何止是一张身份证
本来 嘛,校方都已经说是误会,也表示道了歉,事情本是应该告一段落了。毕竟,这是项“单一”事件,因为没能力缴付学费的学生比率上也不多,而过后的几天,报纸 也没有报导了,人们也好像把这事给淡忘了,就这样大事化小,小事化无。但自从看了这则新闻后,心里的震撼和愤慨却一直无法平息,总觉得这事件不单没有结 束,更可能会是一种无形的影响,正渐渐地摧毁这女生和其他学生的心灵。
姑且不说随意扣留他 人的身份证是否牵涉法律问题,就以一间教育机构,背负着培育辅导我们国家未来的栋梁,让他们在学识心智上都能得到健全的发展,这样的一个事件,反映了什 么。说是误会,可这误会可是误了一年啊!如果不是女生的堂姐发现而出面交涉并把此事公开,有关校方会出来澄清这误会吗?最痛心的,身为老师,不单没有去尽 力帮助这女生,反而来责怪女生小题大做,如果孔子地下有知,不知会吐多少次血。
经过这件事,不知这位女生对她的母校会有何感想?这么一间讲求功利的学校,教了 她什么?没有钱,就得被扣身份证。这正是她刚走出校门学到的一节课,在她往后的人生道路上,她又会如何去利用这深深烙印在她脑海的这价值观去面对一切?她 会不会也在以后的日子,因为他人没有钱时,就把他们的身份证给扣下呢?如果这样的事发生了,别责怪她,就好像现在这校长叫我们别责怪他一样,因为这是一场 误会,一场价值观上的误会。她没有错,她只是如实的,把学校当年教给她的东西还给社会而已。
身份证对我们这些成年人而言,只不过是一张身份国籍的证明,但对于刚领取身份证 的青少年来说,这却意味着他们开始从小孩变为大人的阶段,而他们就拿着属于自己的身份证一步一步朝向那敞开的社会大门。身份证不单是一种身份的证明,更是 他们开始作为成人的第一个权力。而这权力,却被硬生生的从这没缴付学费的女生手上给夺去,这么的无情,这么的残忍,而做这事的,却是那理应百年树人的学 校。试问,其他的学生又会作何感想,这样的学校又能培育出怎么样的未来?
这件事不单没有结束,而且已经造成伤害。我为这女生祈祷,祝愿她不单取回她的身 份证,也能找回她的忠,信,诚,如果学校有教的话。
Wednesday, April 14, 2010
归家
往背后
拖成一条水链
水链拖着
我疲惫的思念
路边一盏昏黄
在点算着白昼烙下的留言
里面是否也有我
肤浅的埋怨
前方的港口
在呼唤着
归航的脚步
狂风却不断的嘶喊
叫我无法听见
袅袅的炊烟
清楚的
指引着方位
赶紧用心握住
不叫风雨偷窃
奋力挣脱水链
冲进了疗伤的空间
只留下颠簸的影子
还被拖在哀嚎的水帘间
Tuesday, April 13, 2010
何止一个乱字
看到新闻报导赌场将于4月27日开幕,老板是第一时间通知我,“都要开幕了,应该可以去现场进行最后测试了吧”。我也觉得纳闷,这消息来的这么突然,距离 报导的日期还只剩一个月,可我却完全没接到客户的通知。摇了个电话给红毛客户,他依然如故,不急不缓,用很重的鼻音回答,“哦,是啊,是应该去现场了。 嗯...待我确认在通知你吧”。什么嘛!火都快要烧到屁股了,还要等通知!到时赶不及开幕可不要怪我。当然,这些话是没法说的,只能在心底暗骂,嘴上就只 说Yes,OK。所以又得等上几天,每日面对老板的黑脸,害的我像个乌龟似的,缩在办公室的一角。终于,收到一封来自客户的电邮,只看到题目“Ready for testing”准备测试,就马上拿了安全帽,全副武装的奔到金沙赌场。
来到现场,就怀疑有没有看错,虽然赌场的整个建筑已竖立起来,但那些路面,地板,门窗等等,都还没完成。整片场地好像菜市场,人潮汹涌,车水马龙,不过却 都是施工的工人,满路的卡车,路经之处,都是沙尘滚滚。问了身旁的场地管工,这样能在吉日开幕吗?他笑了笑,就算是问答了。或者这金沙管理层真的有本事, 能够变出奇迹,毕竟他们都是薪金比我们高出好几倍的外国人才。
但不管如何,既然来了,就得捉紧时间测完自己的项目,那还有闲情去看其它部分啊。进入赌场内,一样看到许多工人在赶工,到处都能听到电锯,电钻的声响,掺杂着已摆放在赌场中央的各式老虎机所发出的虎啸,许是在抗议那虎皮上的一层灰土吧。
走到收费闸门处,毫不意外的看到电工们还在拉电线,装插头。摇了摇头,我尽量不带任何埋怨投诉的口气问场地 管工测试何时开始,当然这是白问的,场地管工也无法问答,只是一直在说“快了快了”。环顾四周,工人们赶工 赶得有些安全问题都无法兼顾,所有不同的承包商同时挤在一块,各别都要赶紧完成自己工作的部分,抢电争地,工作程序根本没法协调,大家都煮成一锅杂菜了。 一想到自己现也成为杂菜堆里的一根豆芽,整个头就痛了起来。
“你没事吧,脸色很难看”
“哦,可能血压有点高吧”
这样的情况,血压不可能会低的。既然现场还未准备好,我借机向场地管工请辞说要去看医生,让他等电工们完事 了再通知我。走出了杂菜堆,扫了一下衣上的尘灰,再会头看了一下这将开幕的赌场。看来,接了这份工程,不是有幸,而是不幸啊。
Wednesday, April 7, 2010
镜子的警告
轻声的警告
“小心
岁月又偷走了
一丝青春”
从错愕的瞬间
回来
我不屑也不语
把掌心
贴近胸膛
还能听见
在热烫的鼓声中
青春哼着诗歌的舞姿
这肤浅的镜子
我的青春
那能这么容易
就被偷去
被偷的
只是无用的颜色
Tuesday, April 6, 2010
加弄古尼(收旧货商)
生活铁蹄下的男高音
帕瓦罗蒂 (Luciano Pavarotti)
也没这般魅力
能引得人群
拿着旧报、旧衣、旧电器
向您献礼
加弄古尼
没有指挥,无需乐队
就一把生活磨练的好嗓音
攀越十层高楼顶
加弄古尼
左一首岁月,右一首风雨
满身的鸡皮疙瘩
是多年的演唱功力
加弄古尼
生活铁蹄下的男高音
我没有旧货
只有一句祝福
愿你
演出场场顺利
《未来闪影》的启示
不知是不是因为经历了911事件和近期的经济危机,美国开始有不少类似的剧集,让我隐约的感觉到当下美国人对未来的那一种 不安和忧郁。但现在这部《未来闪影》和我过去所看过的美剧有点不一样,虽然也是博取收视率的科幻悬疑故事,但在流俗的故事中却处处蕴含着不少哲理,甚至是 有点庄子的感觉。
剧中的男主角,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探员很不幸,也同样在昏迷的时刻,看到了自己未来的那模糊,不安却又很真实的片刻。为了调 查这全世界的昏迷现象也为了要防止自己的未来成为事实,男主角就根据自己所看到的未来影像,一点一滴的要把真相给拼凑起来,却不知觉的让自己一步步的陷入 危机,而未来正慢慢朝向那自己所看到的影像发展。
看了这故事,不禁在想,如果我是那探员,我又会如何?常常和朋友同事在埋怨现状时,曾戏言如果能知晓未来那该多好,那我们 就可以不用摸索的过日子,可以很明确知道要准备什么去迎接未来。但万一真得知道了未来,就好像剧中的人物一样,真得会比较好吗?看到剧中的每个人,当他们 开始坚信未来会如他们所看见的那样,大家所关心的就是这他们所知道的片刻未来,有意无意的就忽略了当下的世界。这样的生活,就算真得走到了那未来,这中间 的路程却完全视而不见,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那就好像一口把一碟美味的佳肴,狼吞虎咽的吞下肚去,只求一饱,却丧失了慢慢细心嘴嚼的滋味,糟蹋了食物也糟蹋 了自己。
我们要了解历史,因为我们要知道今天是如何被过去的选择所影响,那样我们才不会让不好的过去重蹈覆辙,让好的过去能在今天 继续下去。但未来不是历史,因为它还没发生,还是一张白纸。也正因为是一张白纸,我们今天才有机会去创造,去谱写我们所要的生命乐曲。有人说人生痛苦是因 为无常,但我却认为无常恰恰就是人生的美,而这美就呈现在路途中所看到的每一条鲜花或每一道荆棘,它可能不是我们心目最理想的旋律,但绝对是丰富多彩的乐 章。
如果剧中的男主角,不那么持着那未来的闪影,能认真的去感受当下的每一刻,或许就已经开始在阻止悲剧的发生了。未来是用来 计划的,但要如何实现这蓝图,还得看今天这一刻你要怎么做。
Sunday, April 4, 2010
《追虹》之乱世女英豪刘丽娴
有这么听说过,性格的遗传是隔一代的。看着《追虹》里的刘 丽娴,左看右看,都感觉其性格作风有一点她祖父刘正彬的影子。同 样是豪爽,好动,大胆和一点固执,两个隔了一代的祖孙,同样为了要追求自己心中的彩虹,义无反顾的勇往直前,绝不愿向现实屈服。
刘正彬可以为了要找回自己的尊严信心,只身下南洋闯荡,而他后来的孙女刘丽娴也一样不管父亲的反对,为了要追求她上学的梦想,搞到离家出走。刘正彬在南洋的时候是有抽鸦片烟的,而巧的是他的孙女刘丽娴在19岁的时候也学会抽烟。还有,刘正彬在乡下时被当作是街坊的小混混,刘丽娴还好,不是混混,却常被她父母骂做三星婆。
说到三星婆,必须解释一下什么是三星。三星其实就是当时对私会党 的一种名称,但为什么是三星呢?因为当时南洋的私会党,是源自中国反清复明的组织,而他们的党旗上都有三颗星,各自象征着天,地,人。所以刘丽娴被骂做三星婆,也就是说她的作风有点流氓,这倒就跟她的祖父刘正彬对上了。
刘丽娴的这性格,配合着当时的社会局势,让她决意要摆脱父亲在子女教育上重男亲女的观念,立志要当一个学有所成的新时代女性。也因 为这性格,她成功的争取到升学的机会,而最后父亲也对她没辙,只好承认及帮助她。这时候,和其它正处于第二世界大战的地区一样,南洋也正开始面临日本军国主义的威胁。
1942年,新马终于被日本侵略占领了,新 加坡也被日本易名为昭南岛。刘丽娴和许多年青女生一样,必须假扮男生来躲避日本军人,在老家边佳兰提心吊胆 的过日子。一次差点被日军识破女儿身,刘丽娴的父亲非常担心,就把刘丽娴从边佳兰送往新加坡,希望女儿能逃过一劫。
到了新加坡的刘丽娴在上完三个月的日文速成班后,学会了日语基本会话,就在一家日本人开的“南方造船厂”找了份文书的工作。从这 里可以看出刘丽娴的实务和聪敏,当时在被日本侵略的新加坡,替日本人工作一般都被看成是汉奸。但刘丽娴却能果断的作出决定,靠着这份工作,不单可以维持自 己在新加坡的生活,也不再担心会被日本军人盯上,而且后来还帮了她的一对远房亲戚近于饿死的母女,一起相互扶持的度过这段黑暗时期。
1945年8月6日8时15分,美国B-29轰炸机在日本广岛投放了一颗 原子弹,而后在8月9日在长崎投放的另一颗原子弹,两个城市顿成死城,死难者共大约17万。这惨痛的代价,迫使日本在1945年9月2日举行投降仪式,正 式签定投降,而被日军占领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新加坡,也被解放了。刘丽娴也在这期间开始认识了她一生中最重要的男人。
1945年11月12日,刘丽娴终于找到她生命中的另一半,朱奇卓先生,两 人在新加坡注册结婚,后来就生了一对儿女,所生的女儿就叫朱亮亮,也就是《追虹》的作者了。当时的中国,经历了日本的侵略后,和平还没多久,就马上卷入国 共内战,而南洋的华社也被其影响,华社被分成两半,一半支持以蒋介石率领的国民党,一半支持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当时,一般的进步青年如朱奇卓等,大多倾向于共产党,而思想进步的刘丽娴也毅然的追随丈夫在左倾的《南桥日报》工作。因为朱奇卓在《南桥日报》所发表的左倾文章,最终被英殖民地的警察逮捕,并驱逐出境。朱奇卓被驱逐出境,选择了回去刚建立的新中国,而刘 丽娴也带着子女一起随着丈夫,前往这片快变成地狱的天堂。
在中国的前四五年,从书中所述,刘丽娴一家人应该是幸福的。但这短暂的幸福却被中国开始的反右运动浪潮被冲掉了。原是思想进步的朱 奇卓,因为自言不逊,在加上所谓好友的诬害,被扣上了右派帽子,被令到北大荒与其他右派份子一起进行开荒劳动。朱奇卓本来身子就虚弱,再加上北大荒的天寒 地冻,精神和体力终于无法支持,就在一个零下30度的冬天,他孤伶伶的在工地宿舍里与世长眠。这消息在一个多月后才传到刘丽娴,当时她奔溃了,一口就喝下 几瓶烈酒,想一死了之。但刘丽娴没死去,在慢慢冷静下来后,她决意不向这无情的现实屈服,她要为自己和孩子找出活路,逃离这个从天堂变为地狱的地方,她要 回到南洋,回到她生长的边佳兰,回到她熟悉的新加坡。
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刘丽娴终于在70年代初回到新加坡,而她的子女也长大成人,各有成就。很可惜,当这本《追虹》出版之际,刘丽 娴老太太已经过世。朱亮亮曾在导读会上说,出版这本《追虹》的原意,是要让她的子女能了解自己祖辈所经历过的磨炼,但我却认为,这本书应该在很大的程度上 是献给刘丽娴老太太的。走过这些风风雨雨的日子,经历过爱恨情仇,刘丽娴老太太最终有没有追到心中的彩虹。书中有一张刘丽娴老太太含饴弄孙的照片,看着这 张黑白照片良久,似乎可以看到里头的七彩颜色。
Thursday, April 1, 2010
再谈《追虹》之本土文化
原本立志要当武秀才,为家门光宗耀祖,但命运弄人,两次射箭中红心所带来的希望,却被最后一支射歪的箭给彻底摧毁。当不成武秀才,自觉没面目见乡亲,也无法忍受旁人的数落嘲笑,刘正彬竟然义无反顾的留下中国的妻儿老小,赤手空拳的 只身下南洋,只为了要寻觅自己 的生存空间。要知道,那时下南洋,那可是好多天的水路,不像 现在咻的一声几个小时,飞来飞去,多么方便,如果没有坚决的信念和勇气,是很难踏出那一步的。就这样,刘正彬与其他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离开家乡到遥远的南洋来谋生的华人一起,也成了我们南洋的先辈。
这些南洋的第一代移民,为了生存,可以说是绞尽脑汁,出尽法宝,凡是可以挣钱的机会,绝不 会轻易放过。而为了能更融入这南洋社会,与其它南洋的土生民族打成一片,我们的这些先辈大多都能在短时间内就学会其他的语言。像刘正彬这样,就能说得一口漂亮的马来话,更有一位马来的红颜知己,可说是融入的如鱼得水。从书中的描述可以想像,当时的华族移民是如何务实的在这片土地上打拚,不管如何赚钱谋生,都以一种和谐宽大的胸怀去面对一切,在尽量融入当地生活习俗的同时,却仍然保持自身的传统文化,把矛盾和对抗减到最低,久而久之也就形成了特殊的南洋华人文化。这种交替融合而产生的文化,是我们先辈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华人和平友善的证据。就如英语有这么一句说法,“win win situation”,双赢策略,可能就是从我们的先辈学的。
现在的新加坡所拥有的民族和谐,实际上从这些第一代南洋先辈就已经开始奠下基础。反观我们现在的中青年华人,还有多少会说马来话甚至其它方言,更甚者就只知道英语。当然,现在的马来和印度同胞大多也通晓英语,要沟通的确不是问题,但如果能像我们的先辈如刘正彬一般,能用他们的语言做交流,换来的将是更真诚的友谊,那还怕什么民族不和谐,也不担心什么宗教极端份子了。
刘正彬当不了武秀才,却做了我们南洋的开辟者,他的第三支箭射不中红心,却射中南洋的彩虹。他应该算是《追虹》里最幸福的人吧。
Wednesday, March 31, 2010
我所理解的 “追虹”
在参与“追虹”导读会的前两天,我从书局买了这本朱亮亮女士的“家族纪事录”,原本想在导读会之前把整本书看完。但 两天后,直至导读会当晚,我却只阅读了书中的一半,刚好是到作者的父母,也就是书中的朱奇卓先生和刘丽娴小姐刚结婚的时候,导读会后又用两天的时间来读完 书中的后半部。一看完整本书,我的思绪竟一时无法从书中情节抽离出来,就好像在剧院看了一场精彩的演出不愿离座一样。
开头第一篇,就已经感觉是在看一部连续剧,而且还是一部跨越几代人的连续剧。剧情从公元1899年清光绪年间,作者 曾外祖父刘正彬第三支射歪的箭开始,一直到1995年作者从新 加坡回中国北大荒寻找父亲朱奇卓的 墓地,整整96年的光阴,四代人从中国到南洋的足迹,都一步一步的烙印在328页的“追虹”里。
故事的主干线虽然是围绕在作者父母两边的家族发展,但跟随着剧情,镜头时近时远,看到的不单是两个家族的故事,更是 南洋华侨的历史路程。不禁要佩服作者的 写作功力,她把感性的情绪像埋地雷一样散播在理性的字里行间,不论是什么事件,就连提到父亲的死亡和自己在罗湖桥的经历,作者都没有用任何煽情的字眼,很冷静的把经过给陈述出来,但我有时依然还会踩到导火管,炸得心头又碎又酸。
不管这是不是作者有意识的处理,对和书中历史距离稍远的读者来说,我可以从故事里客观的俯览整个南洋历史,尝试去理 解那几代先辈对理想生活的美好憧憬,那一道道心中的七色彩虹。尤其书中讲述到的四五十年代,那正是一个风云四起,热情澎湃的时期,每一个热血青年包括作者 的父母,都被卷进了这历史的洪流。不论是历史的推动或是自己的意愿,他们都坚信自己的追求,不管是左还是右,就算最后被无情的时代给淹没了,都无怨无悔。
看到这里,必须感谢作者曾外祖父刘正彬射歪的箭,要不然可能就没有这本书,就无法让我这所谓的“现代人”在几天的阅 读中,从书中去做一翻思考,认真反思自己所拥有的或失去的,想想我一直不断追求的彩虹,到底是不是心底那道颜色。
Monday, March 29, 2010
日剧介绍- 挑战
剧中的男主角塙,一位对教育事业投以满腔热情的高中教师,因患眼疾而失明。一开始,他倒下了,感觉被这世界遗弃在黑 暗的地狱。别说教学,就连日常的生活,都没有勇气和信心去面对。因为有了妻子的关怀和鼓励,他终于面对现实,接受失明人士的技能培训,渐渐用心来取代眼睛 去感受周边的温情。
培训完毕,原本培训学院就安排了几份供失明人士的工作让塙选择。但对教师工作仍然无法忘怀的他,在听说有失明人士在 学校执教的机会,明知这是条艰苦的道路,但他请求妻子原谅,能支持他这任性的决定。纵然已经泪流满面,妻子还是装着高兴的语气一口答应。就在妻子的帮助下,他义无反顾的四处往学校和教育部奔走,希望能重新回到教师岗位,经历无数次的拒绝后,终于让他获得了在一间偏远地方 学校担任导师的职务。
能在失明后重新执教,塙全家都非常兴奋。但这兴奋的感觉很快的就被即将面临的现实给淹没掉。塙很清楚知道,他已经无 法像过去那样去教导学生,没有了一双眼,他必须要更用心,重新学习如何与学生建立一座信任的桥梁,而每一天和学生接触的时光,都是一项挑战,都是建筑桥梁 的一石一木。
在面对同事,学生和家长最初的不信任,鄙视和为难,虽然内心痛苦,但塙依然阳光般的笑容,一一面对。很喜欢他在剧中 这么一段话,“看不见,原来也不错。因为看不见,也就看不到别人鄙视的眼光,那自己也就不会对这人带着成见,心情也不会收到影响。”。当然,塙还是能从语 气中察觉别人对他的态度的,他这么说不单是为了要勉励自己,也是抱着宽大的胸怀去原谅他人。
日剧有不少关于热血教师的励志剧,但这部名为“挑战”的励志剧,没有日剧常出现的那种夸张情绪,一切的情节都显得那 么自然温馨,但在平凡的节奏中,却有着不平凡的奋斗和感动。看了这部“挑战”,觉得自己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双眼,让我去感受这部美丽的故事,也让我的眼 泪能适当的在眼角边浮游。
我不是老板
本来像这面摊伙计的态度,应该算得上是很专业的吧,但不知为什么我就觉得非常别扭。其实对待顾客,只要是以亲切的态度,称呼人为先生还是小姐等等,就已经 很好了。叫老板,好像是准备做什么大生意似的,而我只不过是要吃一碗面。
新加坡现在的工商社会,到处强调高素质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水平,提高企业形象等等。所以不单是大公司大企业,就是食阁里的一个小面摊,都可以看到这些被 训练有序的形象人员,在那老板老板的叫。不知道这是不是他们所谓的高素质服务态度,但我却觉得很假,很硬性的一种服务姿态。也许我天生比较贱,不习惯也不 喜欢被称呼为老板,我宁愿被叫着“Uncle”,还比较亲切些。
结账时,那伙计依然一脸好笑容,“老板,谢谢五块钱”。
什么!一碗简简单单的面要五块钱!!我这“老板”当场就要变“木板”了。
Sunday, March 21, 2010
Friday, March 19, 2010
心情小诗(1995年)
这满身的
伤痕
腐烂而久久不能愈合
拨开它,会痛
这处还未痊愈
那里又多了一道
伤口
茶叶
守在壶里
等候着摄氏一百的热度
然后
从壶嘴
缓缓的流出
深铜色的
古典美
闹市之夜
宁静
不是夜的语言么?
面对人群的喧闹
它
鸦雀无声
黑暗
不是夜的肤色吗?
面对一盏又一盏的霓虹
它
体无完肤
Wednesday, March 17, 2010
捉春
风可以作证
我曾为青春吐出狂言
要用一只手掌来捉住整 个春天
但她
是只俏皮的蝴蝶
穿梭在五指间
趁个不留神
还给手背个吻
再用另一只手去抓
已是遥远的梦 了....
风可以作证
我曾为青春吐出狂言
要用一只手掌来捉住整个春天
却只能
抓到半片秋季的落叶
还为她
老去了 容颜
Monday, March 15, 2010
Sunday, March 14, 2010
迎春三唱
一年的辛劳
为的
就是这一刻
围着满桌的血汗和亲情
对或错
是与非
都被
咀嚼得
干干净净
压岁
封进小红袋
再用花枕压顶
满以为
万无一失
谁知
却让狡猾的它
从梦中逃脱
雪迎春
是车臣的炮竹声太响?
是神户的祭品太腥?
连春神
也抵受不住
直打抖索
全身蒙上
一片雪
稿于1995年2月
Friday, March 12, 2010
下一站
让我相信再没有下一站
但前面远方的磷光
隐隐约约,隐隐约约
像躲在楼角的丽人向你招手
会不会又是另一处海市蜃楼
我已没有多少年华可以下注
谁叫我天生就是个赌徒
又一次提着背后的井
又一次脚踏前面的荒土
看下一站是胜是负
Friday, March 5, 2010
家乡的来电
亲人的希望
被一门一门的敲
越敲越小
手机的铃声
变的沉重
被一锤一锤的敲
越敲越响
话筒那一方的童谣
催着归期
但幸福却还未凑齐
童谣仍然唱着
幸福一直在家门等候
你的足印
胸口的水坝
快要崩塌
被一泪一泪的敲
敲出了一溪暖流
Tuesday, March 2, 2010
迷醉
酒醉是你的借口
能从你唯一清醒的眼神窥见
你早已明了怀中的蝴蝶
永远不会是周庄的梦
那为何还要任由
血脉里的清泉
抱成一潭污黑
但切莫相信这就是夜
昔日的萤火
还被嫦娥守着
等待七夕
静听一下心窝深埋的诗语
是否就是耳边的妩媚
别叫虚伪的欢颜
醉得越沉,越累
Tuesday, February 23, 2010
童言无忌之不用脑
“舅舅,为什么你的头发变白了”,小侄女一脸的疑惑。
“哦,因为舅舅老了嘛”,最直接的问答。
“那爸爸的头发为什么没变白?”,这小妮子还记得我和她父亲是同龄的。
“因为爸爸有去染黑发”,轮到小侄女的父亲来解围。
“那为什么舅舅不去染黑发?”,真是打破沙锅问到底。
“嗯,因为舅舅喜欢白发”,不想问答是没闲钱去染发。
“为什么舅舅喜欢白发呢?”,这小妮子是不是“十万个为什么”看多了?
“因为有白发表示舅舅有用脑啊,用脑用多了头发就变白啰”,这样回答应该没有为什么了吧。
“嗯.......”,小侄女一阵沉思
“哦,我明白了”,谢天谢地,小侄女终于不再追问。
“爸爸不喜欢白发,爸爸不喜欢用脑!”
初五夜的酒廊
来到加东路口的一间小酒廊,距离我家不过十多分钟的脚程。走进一看,有点意外,人还不少。你和我都叫了一杯啤酒,坐在一个角落,各喝各的心事。这间应该是菲律宾的场子,酒廊内的DJ,酒保都是菲律宾人,而从一进场听到酒客们唱的歌,都是六七十年代的英语流行金曲。随着音乐,我也随口哼了几句。
“哦,你也会唱这些英语歌曲吗?”,你终于打破沉默。
“你忘了,我是英校生,在中学时期就常唱这些歌曲,还曾参与过演出呢。Beatles,Bee Gees, Carpenter 还有 ABBA 都是我喜爱的乐团。”
“还真看不出,那你怎么又会参与中文协会?那些协会歌曲你之前应该都没唱过吧。”
我没有回应,实际上也不知如何回应。如果真要找个理由,或许就是一个缘字,让你我从那时开始认识,到现在都已有二十多年了。你的问题让我想起了在协会里常唱的红梅赞。真悬疑,从Beatles的Yesterday到红梅赞还真的是两个不同的世界,但当时的我却同样热爱着。可能这就是年轻吧,没有什么理念想法,纯粹就是喜欢曲的旋律,歌的美感,如此而已。随缘随性,我一向如此,而这也是你常批评我的一个缺点。
“你看,同学们毕业后都努力拼搏,不少都事业有成,不是老板就是董事。而你却还是吊儿郎当。”,每当你提起这事,我就好像听到了紧箍咒,头也不觉痛了起来。
但今天你很好,没念咒,只是默默喝着酒。找我喝酒,应该是没错吧,因为我感觉到此刻你不想应酬太多的问题,只是需要偶尔聆听的耳朵。
喝了一个半小时,都连续四五杯了,你还没有去意,而我也乐的沉醉在熟悉的旋律里。突然一首Beyong的海阔天空把你我都给唤醒。“原来这里也可以点中文歌”,一听到海阔天空,你兴致来了,马上写了点歌纸条递给DJ。
别人唱完了,又轮到我们重唱,酒廊里其他酒客也奇怪的兴奋起来,又哼又跳,你也唱的很起劲。可能是酒后眼花,你的样子好像恢复到大专我们初相识的时候,那时记得你给我的第一句话就是“鬼才”,谁道二十多年后把才给去掉,在鬼前面加个酒,鬼才变成酒鬼了。
歌曲结束,你也发泄完了,眉头之前的一点乌黑消去了不少。其他酒客都走来和我们握手干杯,一副酒后逢知己的场面。这里干一干,那里干一干,一下就把杯里的酒都给干完了。
“好了,走吧”,你终于够了,我也有点醉了。
离别之际,我仍然不想问,你也不想说,挥挥手就各自散开,让那些我不应知道的隐忧给留在酒廊内吧。
Wednesday, February 17, 2010
Tuesday, February 16, 2010
收工的这一天
“老黄,你来了。今天一定要把闭路电眼给装好。明天就过年了”
嗐,你也知道要过年了,还叫我来装这闭路电眼,不知今天要做到几点了。虽心有埋怨,但也知道装电眼的重要性,过年的这几天,工厂的保安就全靠它了,所以我也没多话,尽力做就是了。
毕竟是第一次装这电眼,还是无线通讯,一开始就把我搞的晕头转向。耗了一个早晨,只装配了一架电眼,其他还有三架不是无法通讯,就是影像模糊,最糟的是连带公司的无线网络都受影响。用我过去的电脑通讯知识对问题开始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就是买错电眼。
除了已成功安装的电眼,剩余的三架所使用的无线频率恰恰就和公司的无线网络相同,有道一山不能藏二虎,不是网络就是电眼,两者之间必须有一个要更换。公司的无线网络仪器是电信公司所提供,无法替换,所以就只能把电眼拿回商店询问了。
赶紧飞车到商店,幸好店铺还没闭门过年。售货员看到卖出的东西被退回来,而且还是在过年前夕,心情应该不爽,那皱起的眉头如同沙皮狗的皮肤。
“老大,帮帮忙吧,看能不能替换其它无线频率的电眼”我苦苦哀求
“好了,好了,我尽量替你搭配适合的就是了”
听了连声道谢,虽然心里觉得这本来就应该是他的责任,但此刻我不想得罪这售货员,只盼他能解决我的难题,好让我可以安心的收工。还好,我的客气终于得到回报,让那售货员找到另外三个不同无线频率的电眼。
“那,这三个电眼应该可以解决你的问题。如果再不行,我也没辙了。”,好一句没辙,当初不就是你拍胸口说没问题吗。
不想再争辩,毕竟那售货员也尽了力,抱着一线希望回到公司,赶紧把新电眼给装上。谢天谢地,新电眼没干扰无线网络的通讯,影像也开始能呈现在荧幕上。基本通讯没问题,接下来就是电眼的位置安装和调适。
好不容易到五点,所有电眼都大致上安装完毕。给老板过目,问题就接一连三的扑来。
“怎么这架比较模糊”
“为何有时影像会不见”
“这位置能够再移一点”
移一点?再移一点就快到六点了!家里过年的事物都还没准备半点啊。嘴巴不说话,但相信我的脸一定是通红的。
也许是老板感觉到我的怒气了,开始打圆场:
“其实也不错了,暂时就把电眼这样装着,过了年再回来做调适。反正工人一看到有电眼就会警惕小心了......”
我没留心老板说的最后一句话,因为我在忙着收拾桌椅收工。再不收工回家,家里的那对老虎眼可要瞪着我看了。
Sunday, February 7, 2010
Tuesday, February 2, 2010
Saturday, January 30, 2010
Wednesday, January 27, 2010
谁的错?
说是问题,实际上是工友的心病在作怪。改组不久,分配到户外安装的工友就开始和厂内的工友做比较。做户外的工友,不单要比厂内的工友早起出厂,而且还得受日晒雨淋,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所以自然就觉得心里不平衡,觉得工作比领同样工资的厂内工友辛苦。其实,厂内的工友也不好受,虽然工作环境比较舒适,但每天得面对老板,挨骂的机率比户外的兄弟高出不知多少倍。再说,在厂内一直做相同的工作,就不比户外的工友有更多学习磨炼的机会,那自身的工作技能也无法提高多少,如果有天公司决定裁员,那大都会先拿厂内的工友开刀。但这些分析,工友们不懂也没兴趣懂,只晓得自己辛苦,不知他人受罪。
像最近的一个工程,那工地的工头就跑来与我投诉,“老大,你看,那些厂里的混蛋怎么搞。已经给他们说明这材料要如何准备,还是会搞错,现在又要我重新修改,是要做死我啊!!”
原本冷静的我,被这工头的激动给惹的一肚子火,拿着那做错的材料回工厂兴师问罪。刚好厂里管生产的工头就叫Sala,和马来话Salah(错误的意思)同音,就把他叫来。
“Sala,你还真没取错名。你看,这些材料都做Salah。你叫我们怎么安装?”
Sala一副无辜的样子,“老大,我是按指示做的。。。”
“按指示?什么指示?你看,你这材料的尺寸根本就和图制不一样嘛”
“哦”,这Sala想了想,“我记得了,因为厂里人手不足,这些材料我是交代另外一个户外组的工人做的。我已经讲了怎么做,可是他还是搞错。”想不到这位孟加拉工头,深懂我们的中华文化,耍起太极可是厉害的很。
干脆,我把厂内户外的工头全部召集,来个集体教育,用这材料的错误事件作为例子,说明指导工人的重要性。
“你们要知道,做工头不只是用一张嘴巴讲,你们还要教导,示范,最重要是检查!!你们永远要记住,工人的错,就是你们工头的错。”我一本正经的训话,一改往日的嬉皮笑脸。
“老大。。”那位Sala工头慢慢举起手,“那么工头的错,又是谁的错?”
我一时被问哑了口,这好小子,耍太极耍到我头上,而大伙们也已经忍不住在那笑歪嘴了。嗐,这些工头平时斗来斗去,怎么这时就这么团结啊。
Monday, January 25, 2010
没钱回家
“他做工不好,但已经很努力。而且现在把他送回去,他就完蛋了”工头用半桶水的英语,一字一句的说着,说到我明白为止。
句子是听明白了,但也同时被搞糊涂了。不就是丢了一份工作,有必要说到完蛋这么严重吗,工作没了还可再找嘛。而且做了一年,多多少少也赚了点钱,短期内应该没问题吧?
“老大,你错了,他根本没赚到钱。”
不是吧,虽然我在公司只是半年的时间,但也大概了解工人的情况。平时这位工友就省吃俭用,又有不少加班费,怎么没赚到钱呢?还是把钱花在什么地方了?
经由工头再三解释,我才知道所有的外籍劳工要通过经纪介绍来这里打工,必须支付一笔介绍费。这介绍费可不少,依国籍地区而定,可从五千到十千新元不等。也就是说,还没打工赚钱,这些外籍劳工就必须先负债,想办法到处借钱给经纪,才能有机会踏上新加坡的国土来做牛做马。而我们这位工友就是负债八千多新元,一年的工资扣掉饭钱剩下的就是拿来还债,也只有把这债给清了,接下来的薪水才真正属于自己了。如今债还没清完就被送回国,那这一年不止是白做,而且还不知如何去面对债主。
真想不到,平时在电影小说看到那些工人被剥削的情节,原来也存在这美丽又幸福的花园城市,而且就在我身边,我却茫然不知。虽然很同情这工友的处境,但毕竟老板话已说出口,要收回没那么容易吧。但看到工头很诚恳的样子,我也无法拒绝,只好答应试试。
好不容易,终于找到机会,趁喝茶的时间和老板谈了这事。很意外,老板竟也认为惩罚过重,只是当时在气头上,一时冲动才说了重话。但不说也已经说了,身为老板总不能说话不算话,要不然往后要怎样管理其他工人。这倒是个头痛的问题,要怎样顾全老板的威信又能继续的让这工友干活,一时半载却也想不出任何良策。
“老黄,不如这样。既然你也替他说情,那干脆就由你来做他的担保人,以后他的表现如何就算在你的头上。这样我们就有好的理由留下他,是不是”
什么是不是!工人的表现还要我负责,我还怀疑这忙是不是帮过头了。
“别紧张,这只是做戏给工人看,也不是真要你负责什么。不过话说回来,你身为工程经理,教育训练工人的责任你也有份,不是吗。”
这一次,我无法说不是了,但无论如何,工友的工作却是保住了。听到这大好消息,这工友一看到我就不住的千谢万谢。我无奈的说,“别谢了,要谢就先谢你的工头。再说你还能做多久还得看以后的表现。希望到时你是真的有钱回家了。”讲了那么多,不知他是否听得懂,只知道我走开时,他还在后面不停的谢着。
Friday, January 22, 2010
人为解构的华人性
(1) 20多年前,美国学者柯雪潤在研究新加坡华人社团时就为两个问题所困扰:“新加坡的华人为什么还需要寻求华人认同?在新加坡的环境下,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华人?”
(2) 哈佛大学杜维明教授指出,“与香港相比,新加坡的华人性并不非常明显,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人为地解构的
(3) 长期任教于新加坡的John Clammer也认为:“对于多数的新加坡华人而言,他们的华人性是成问题的,他们并非出生于中国,甚至没有到过那里,有时也不能说华文,更多的时候不能流利地读或写华文;但是他们却经常地被提醒其华人身份。
身为一个土生土长,受英语教育的新加坡华人看到以上的见解,我很想大声的呐喊,“事实不是这样的,我们仍然是百分之百的华人”,但喉咙却被事实给咽住了,出不了声,因为事实比上面所言的可能更糟。
自新加坡独立后,政府所采取的教育改策,促使华校走进了历史,取而代之的是不分种族的混合学堂,处了被降为第二语文的母语外,其它科目一律以英语授课。而且作为第二语文的华文,不管是课程时间和其素质上,水平被减低的大不如前。虽说是母语,却完全像是被打入冷宫的奶娘,而我们这些“不肖子”还在那举手欢呼,只想着能少读一点,少点头痛。所以华文是越读越少,方块字是越来越陌生。如果不是因为时不时要填表格,可能连自己的中文名都不知如何写了。当时这些都没给我带来什么困扰,因为周围的人并不关心我的华文行不行,他们只担心我会不会ABC。所以只要我把英文学好,华文嘛,学好是Bonus,不好也无所谓,一样前程似锦。这样我还是不是华人呢?当时没想那么多,我只是尽力为做一个骄傲的新加坡人而奋斗。
这样每日奋斗,没人来提醒我什么华人的身份,或者怎样才算是华人。现实告诉我,华人的意义只在于我身上的肤色和登记上的中文姓名,和我对华人文化的认识与否或华文的语文能力没有关系,直至看到一张海报,“多讲华语,少说方言”。刚开始认为这讲华语运动只是针对那些只讲方言的群众,但后来这运动的矛头却慢慢的指向我们这些英校生了,海报也变成“华人说华语,合情又合理”。是啊,华人说华语,合情又合理,那为何过去不说,等到如今看到中国经济快要抬头了才来说?这叫我们这些说了二十多年“不合理”的英语人士如何自处?
我觉得自己被骗了,第一次有了身份危机感,开始迷失在“我是谁”的问题中。依官方的“远见”,在新加坡只会英文已经不能为前程带来绝对的保证,在未来的五年里,要生存,我必须学习我原本应该熟悉的华文华语。为了适应经济环境的转变,我们必须重新寻求我们的华人性,那怕是如杜维明教授所说的,人为地解构。真是风水轮流转,过去念书时歧视这一个个方块字,如今这一个个方块字却在密密麻麻的句子里窃窃私语,仿佛是在嘲笑我这忘祖之人。
Sunday, January 17, 2010
真假飞飞云吞面
那时就只有一家飞飞云吞面,在星期天的早晨,人潮特多,整间咖啡店都被坐满了。原已窄小的车道路旁停了不少汽车,大多的车主都是来吃面的。时有大辆的车子经过时,总响起车笛声,正在吃着面的车主就匆忙的把面搁下,赶紧去移车位,然后再回来吃面。
其实在这咖啡店里,不单是飞飞云吞面吸引人潮,其他两家摊位,虾面汤和广东粥都有不少的青睐者,只是不比飞飞云吞面多。有些食客,叫了一盘飞飞云吞面,还加上一碗鸡粥,食量惊人,让我看了也不禁效仿,所以体型是逐年变大。
第一次吃上这飞飞云吞面,可以说是一“吃”钟情。弹性的家制面条,配上特制的辣椒酱和猪油,还有咬劲十足的一粒粒云吞,与吃过的其他云吞面感觉非常不同。自此之后,如果说到云吞面,就不期然的想到飞飞云吞面。
第二家的飞飞云吞面是在三四年前开在隔街的新咖啡店,当时还真纳闷,想着是不是徒弟出山,另起炉灶。后来听人说起,还是同一个老板,只是再开多一间扩充营业。这对我们食客来说,应该是好消息,有更多更大的地方,就不怕要抢位吃面了。既然是同一个老板,那水准应该是一样的吧,而且两家还隔的那么近。话虽如此,但吃了一段日子,还是觉得两家的飞飞云吞面有点不同。先别说云吞面本身,单是营业手法就不一样了。新开的这家,除了飞飞云吞面,还兼卖酿豆腐五香之类的小食,而且还是二十四小时营业,有机会为夜猫们的肠胃服务。像这样的营业方式,对于食客比较方便,又多了新的选择,所以基本上是受食客欢迎的。但对我而言,就比较在意云吞面本身素质上的改变。乍吃之下,是无法辨认有什么不同,但细尝后总觉得新店的飞飞面没有老店来的弹性,辣椒酱和猪油却相对的比较浓,吃的也比较腻。是制作方法还是配料不同,我无从知道,但这多少减弱了我对飞飞面的偏好。
不管如何,各花入各眼,每个人对食物的喜好也不一样。邻里有这两家飞飞云吞面在一起,不论是同宗或是打对台,对于我们这些好吃之人来说,还是一件美事。
红毛面家
网上的介绍给予很高的评价,而实际上我也喜欢这摊的云吞面,尤其是它的辣椒酱,够味够劲,吃得满嘴也不知是汗水还是口水。但它的最大特色倒不是因为好吃,最主要的是来这里吃面要有很大的耐心,换言之就是要等。等多久?五分钟?十分钟?都不是。不管客人多少和什么时段,平均都必须等上二十分钟左右才能看到一盘面摆在你面前。在分秒必争,讲求高效率的新加坡,竟然还有不少人愿意来这里花二十分钟来等一盘云吞面,谁说新加坡人没耐性。要知道,好吃的云吞面不止这摊,为何非要和自己的时间过不去,“浪费”宝贵的二十分钟?
当然,网上没有说明这等待的时间,而那些愿意等待的大都是常客。但相信很多第一次光顾的食客还是会等到火爆,就好像我一样。第一次光顾是因为朋友知道我这个好云吞面的“食家”就住在附近,就极力推荐,说什么没吃过就遗憾终身等等。我这朋友口才一流,把我给说动了,就这样在一个周末来到这“红毛面家”叫了一盘面。坐下等待,过了五分钟面没来,那时想想也没什么,好吃的食物本来就值得等,而且当时的客人也不少。再过五分钟,面还没来,对著已经空着的咖啡杯,这时就开始有点不耐烦。会不会是把我给忘了?我开始怀疑,但看到邻座比我早到的客人也还在等待,也只有耐住性子再等了。
十五分钟过去了,邻座的云吞面才摆在桌上。我忍不住向送面的伙计问还要多久,他有点漫不经心的问答“就快了,再等等”。听到就快了,把原本也快要到喉间的火气也吞回到肚里。快了,快了,我在心里这么念着,也就念了再五分钟。整整二十分钟,一盘棋也可能都下完了,我真想打电话给我那介绍人,把憋了一肚子的闷气都爆发出来。手指才刚按到第一个号码,一盘香辣的云吞面就摆放在我桌上。还真巧而我也真饿了,顾不上发脾气,狼吞虎咽的就把一盘的云吞面在短短的两分钟解决完。可能是等的太饿,吃完一盘觉得还余兴未尽,想在点多一盘。摊位的伙计看住我,慢条斯理的问答,“哦,可以,不过还要再等”。什么?还要再等?算了,想到还要等二十分钟,肚子也突然感觉饱了。
这经验告诉我,下次再来光顾时,记得带本杂志或书本,还有一定要叫大份的面,免得吃的不过瘾又要重新等过。切记切记。
Tuesday, January 12, 2010
写作有什么意义?
想来半年前开始动笔,是一时的兴起,把胸中的郁闷,写了出来,希望能减减压,消消气。我这是在发牢骚,只不过是比较高科技,把牢骚给电子化而已。但其实这也不错,现今大家都有忙不完的事,要找人出来谈天已经很难,更何况是发牢骚。再说,大家都被生活折腾的满肚子火,自己的牢骚都无处发,还能在那听你唠叨吗?医生也说了,发牢骚是无所谓,可不要越发越激动,发到面红耳赤,青筋浮现,搞到中风入院,毕竟是有高血压的年龄了。
所以,写牢骚还是比较保险又不烦人。原本就有点“宅男”的我,平时工作后就多在家上网,如今是一举两得,又能上网,又能发牢骚,就这样写的不亦乐乎。把牢骚都贴在自己的博客上,不期望会有谁来看,只是把它当作是一个心情的记录本。不知写了多少篇,我开始去重读所写过的这些心情,却越读就越疑惑了。这些文章所写的真是自己的心里话吗?看着这些一篇又一篇的牢骚,突然觉得自己是那么的可悲和可笑。多年在社会上的磨练,磨到的智慧竟是这么一般,心肠就这样的窄小。满满的文字,都是怨,都是哀,我的心灵原来早已病得这么厉害。
疑惑让我停不下来,只有继续的写,才能更了解自己到底出了什么毛病,也许能为自己的心找到什么药。要继续写多久,我不知道,但感觉这心药的轮廓越来越清,平时被面具遮住的眼睛,也开始认真的去看看这周边的世界。写作渐渐变成一种对话,而对话的每一字每一句,都是在拼凑一副真诚的镜子,而写作的意义连同我的心药也许就反映在这镜子里。
Sunday, January 10, 2010
久违的铃铛声
住在这里已经五年,这还我是第一次看到雪糕流动车在这出现。记得小时在芽笼甘榜,每天傍晚六点都能看到这雪糕流动车。那时的车子可不是像现在的电单车,而是用脚踏车。卖雪糕的小贩是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伯,一手摇着铃铛叮叮当当响,一手推着车子缓缓前进,我们都叫他雪糕阿伯。
这雪糕老伯的铃铛声就如早晨的闹钟,准时的把村子的小孩召集到小贩车前。那些有零用钱的,争先恐后的向老伯买他们心爱的雪糕,有巧克力,草莓,豆沙等等的口味。那些没钱的,只能站在后面,眼巴巴的看着老伯把一支一支雪糕递给其他小孩。大约五岁的我,很多时候都是在后面的一起流着口水。
有一次忍不住向母亲要零用买雪糕,但却换来一顿责骂。家里原来就穷,再加上小时体弱多病,母亲自然不会给我钱去买雪糕吃。但小小年纪的我那会晓得母亲的苦心,只觉得非常委屈。为何他家的小孩有雪糕吃,而我只能看着流口水。但这一天,我没流口水,在挨骂后,我跑回雪糕流动车前,看到其他小孩正大快朵颐的享受他们的雪糕时,心中一酸,不自禁的就流下的几滴眼泪。
雪糕老伯人老眼却利,许是看到我脸颊上的泪珠,从车上小雪柜里拿出一小方块的巧克力,用一块面包包裹着,一手递了过来。
“我没钱....”虽然年纪小,但也知道不能白拿别人的东西。
“不用,但你要笑一个噢”,老伯俏皮的逗着。
双手接过面包雪糕,一口咬下。一股冰冷从喉间流下肚肠,经过心脉却留下甜甜的温热。我抬起头看着阿伯,脸上露出一片西瓜,眼角也不觉的再落下几滴泪珠。
家境转好后没多久,我们就搬到勿洛组屋区。那里的旁晚六点,再没有听到雪糕阿伯的铃铛声。这时家里的雪柜也有巧克力雪糕,是父亲从超市买回来的进口货,听说还不便宜。不过不知为何,这进口的雪糕,怎样吃就是比雪糕阿伯给我的那一块少了一种味道。
走向停车场的雪糕车,付了一元,买了一块面包包裹着的巧克力雪糕。站在一旁一口一口慢慢的嘴嚼,这时年仅三十来岁的雪糕小贩提起铃铛,叮叮当当,叮叮当当。此时我突然感到非常幸福,恍然大悟的吐出一句,“哦,是人情味”。在旁的年轻雪糕小贩一时错愕,然后报以微微的一笑。
Saturday, January 9, 2010
合家瓶安?
在一座组屋楼下的布告栏上看到这么一则告示,上面四个大字,“合家瓶安”。我当场就就看傻了眼,虽然中文水平不是很好但也读过“合家平安”,祝福一家大小平安的意思。但这里写得不是“平”而是“瓶”,想是别有含意。
再摘下眼镜往前一瞧,下面还有两行字
“每隔一天更换花瓶里的水,一家大小欢欢喜喜过春节”
这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一则预防伊蚊的宣传。“合家瓶安”的瓶就是花瓶的意思,每天更换花瓶的水,那家人就不会受到伊蚊的祸害,不会有染上骨痛溢血热症的危险,全家自然就“平安”了。换一个同音字,就简单的列出预防伊蚊的一个方法,有趣又显眼,想也只有方块字能如此的运用。不知他人如何,最少是把我的注意力给吸引住了。
其实像类似利用同音不同义来达到宣传效果的中文字句,也曾在其它的商业广告里出现过。但这样的官方宣传告示,这还是我第一次看到,但看过后在脑里徘徊的不是伊蚊而是中文。这则告示,创意肯定是有的,如果是在中国又或者台湾,读者一看应该马上就能联想,在一笑之际又能得到所要传达的讯息。但在新加坡,别说是“合家瓶安”,就连原来的“合家平安”,能知其意的年轻人我怀疑有多少。这样的怀疑好像有点夸张,但在华文日渐衰落的新加坡,这种可悲的夸张是有可能的。而在作为大众媒介传播的官方告示中,用这样的误句,算不算是间接的推广“不纯正华文”,就如官方曾批评“不纯正英语”在民间的流行一样?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们是彻底的不中不西了。先别搞什么创意,还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的运用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字。要飞也要先学跑嘛。
Wednesday, January 6, 2010
餐馆装修记(五)
以前逛百货,注视的是那琳琅满目的商品和老板所说的漂亮小妹,却从来都没注意到商场的保安在那里做些什么,甚至都不关心他们的存在,除非是发生什么偷窃,小孩走失等等。打从装修工作开始,才知道对我们承包商而言,这商场的保安其实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如果把客户比喻成大老爷,那这些商场的保安就是二老爷了。
这二老爷有多厉害?这样说吧,工程进展顺不顺,他们就占了百分之四十的因素。可能有些看官认为我说的夸张,我也希望是,直至有日被其中一位保安命令停工,才知道他们的势力。当时我刚好去买材料,回来发现工友都在那望海。还以为他们是操劳过度,做工做到傻了,后来一问才知晓被令停工。为什么?就是因为木工的锯木声音太大,引起其他店面的投诉,一位工友无奈的解释。不是吧?就算是锯木的声响大,也不至于要全部停工啊?我一直左旁右敲的套话,才从其他人了解真相。真正的原因无他,就是两个字,“出气”。
本来被人投诉,这保安已经很不爽。来到我们这里一看究竟,没好气的训令锯木的工人停止机器。可是那些工人们也已经几天没好睡,心情也不佳,突然冒出一位不知什么人来指东问西,发号施令,当然不从。那保安看没反应,那火就来了,当下喝令全部停工并检查所有工人的准证,还说没有他的准许不可动工。还好工友们是真的累了,连吵架的力气都没有,要不还真怕会打起来。
好了,不能开工,也只有望海,这麻烦就丢给我这监工处理了。一口深呼吸,再努力的挤出一张笑脸,跑去找那位保安。当面一看,是个年轻小伙子,难怪火气这么猛。不知花了多少口水,好言好语的边道歉边求情,希望他能够重新发落。还好,我虽没什么本事,但装起可怜像还是可以的。果然,那小子的嘴脸慢慢的被软化,最后终于开口了,“好了,我也不是不讲理。但我有义务处理客人的投诉啊。叫你们停一阵就停嘛,又或者想办法把声音降低。好像你那工人把我的话当耳边风,动都不动,还真没把我们保安放在眼里”。这时你怎么说都没用,只有一句,“Sorry"。这“Sorry”从我一张口开始算了算,不下二十句。简单但有效,这火气大的保安小子终于让我们复工,但条件是不要给他再听到任何投诉。
一听能够复工,连声道谢加保证,赶忙回去通知工友开工。这样一折腾,大半天就这样耗了去,而且还要处处小心,怕保安老爷又来找碴。其实那些保安也是打一份工,如果不是有人投诉,他们才懒得理你怎么装修。事后我把工友们训了一轮,前交代万嘱咐,以后再有保安来责问,用三个字回答应该没错,“Sorry, OK, No problem"。
(待续)
Tuesday, January 5, 2010
病在元旦
好了,身体终于也罢工了,就在要告别2009年的当儿。是为这不顺当的一年奔波所作出的抗议吗?躺在床上,尽量以最舒适的角度减低疼痛。但这身体就是不卖账,要不就没事,一有事就要你死去活来。打了电话向公司请假,老板还蛮紧张,“不会是中风吧!你是有高血压的!!还不赶快去看医生!!”
开玩笑,早晨七点那来的医生啊,再说现在连站立都有问题,更何况是走去看病。就这样躺在床上直至十点钟,身体的疼痛慢慢稍微的减轻了。像个八十多岁的老头,缓缓的把衣裳换上,再一步一步从家走到邻近的诊疗所。这时是真正的体会什么叫寸步难行。虽然痛自左肩膀,但这痛楚却让全身乏力,好似全身的精力都用来抵消这肩膀的痛苦。
好不容易来到诊所,却还要等多一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坐在诊所里看到其他的愁容,让已难受的心情更加恶劣,心里直想着晚上是不能去看烟花了,现今就已经痛的我眼花花。等着痛着,终于给我等到医生的脸。量了量血压,没事,不是中风,只是肩膀神经线压着了。医生轻松的边检查边说,好像忘了我还在痛着。
五分钟的面诊,花了三十多元,拿回家一大包止痛舒筋之类的药片。这包药就陪伴我从除夕直到新年的第三天,服到一粒不剩但疼痛不减。实在没法了,惊动了老妈,老妈就把各种各样的舒筋活骨药膏药水都搬出来,逐一试药。其中一瓶药水,老妈的最佳保证,一擦上就马上感觉辛辣无比。那麻辣的强度几乎已盖过肩膀的酸痛,只见肩膀火红一片,好像刚从烘炉出来的烧猪肉。这边一擦,那边就叫妈喊娘。“叫什么,都四十多岁了还怕痛。忍着点,这叫以毒攻毒”
什么跟什么嘛。就是因为痛,才来寻求良药。那知良药不止痛,反而更痛。不过后来事实证明,姜是老的辣,而辣的药水还真有效。药水擦后的半个小时,辛辣慢慢消退,连带着原来的酸痛也缓和了不少。“感觉酸痛就擦,一个礼拜后应该就会痊愈吧。”老妈细细嘱咐着。
想不到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希望一个礼拜后会痊愈,也祈祷着接下来的日子无病无痛。哦弥陀佛。